原始社會的前期,人類曾出現對女性的崇拜,於是有了母系社會。在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又生產了對男性身強體壯,適合打獵,養家餬口,延續宗族的崇拜。正如甲骨文中的“祖”字,如從“象形”解析,實則是人向男性作揖禮拜的形象而已。新石器時代父系社會咄土的“祖”,有“陶祖”、“石祖”、“王祖”等,均屬父系時代“男性崇拜”的歷史物證。這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經階段,而且東西方均不例外。
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中,人類的生存是部落生存的保證。但是也只有在人類對生存的奧秘還處於無知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對能夠提供穩定食物男性的崇拜。而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由於重男輕女,男子被認為是支撐門戶的“頂樑柱”、“主心骨”,被尊為“一家之主”,所以,“搶旗杆”的動機和行為,早巳失去了原始“氏族豐產”的主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