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太昊陵每年農曆仲春二月有盛會,俗稱“二月會”,也稱“人祖佔會”。由此推論,祭祀伏羲的活動在漢以前就存在是很有可能的。農曆二月二;按我國民俗是“龍抬頭”之巳據傳太吳儀羲氏“人首蛇身”、“龍形”、“蛇軀”、“鱗身”、“即以龍為圖騰”。
二月會期間;每日有數十萬伏臺子孫,遠自安徽、山東、河北、湖南等省,雲集於此朝祖進香。他(她)們高舉黃綾青龍旗,手捧“香樓”,“旗杆”,肩挑“花籃”,嗩吶聲聲;鑼鼓陣陣,鞭炮齊鳴,香菸繚繞,十分壯觀。香客們稱伏羲為“人祖爺”;稱女蝸為“人祖奶奶”,虔誠叩拜。焚香祭祖後默默禱唸(求子、醫病、祈安),大凡祭祖進香者,都要從家鄉帶來一把泥土,進香後添撒在伏羲陵墓上,寓意祖宗香火不斷;子孫興旺,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