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豫州朝歌> 第七章:汝陽劉毛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章:汝陽劉毛筆 (2 / 3)

老人說“劉家毛筆為秦朝大將軍蒙恬創造的,後來經過蒙恬將軍的手下文書劉氏先祖劉寅傳承發展至今,被歷代的文人墨客視為文房精品。”

老人已經是汝陽劉毛筆的第六十六代傳人,談起毛筆,這位一輩子與制筆打交道的匠人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汝陽劉毛筆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素來有“北有沁陽劉,南有湖筆”的美譽,著名的書畫家歐陽中石在用過汝陽劉毛筆之後,曾揮毫寫下:“彩穎中山秀,蘭亭古韻流,生花傳翰採,藉有汝陽劉。”汝陽劉村一直有“毛筆之鄉”、“妙筆之鄉”的雅稱。

春秋戰國時期對筆的叫法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統一稱作“筆”。《項城縣誌》中曾記載,秦時,大將軍蒙恬在外征戰,需要1定期寫戰報呈送給秦王。當時人們用竹籤寫字很不方便,直到有一次蒙恬在巡察中突發奇想,試著用兔子尾巴上的毛製成了筆,這種筆書寫起來既順手又輕鬆,速度還快。後來經過反覆的觀察、實驗,不斷地對筆進行改進,把動物的毛髮和植物麻一同浸泡在石灰水中,再用絲繩纏繞紮緊,將竹管的一端鏤空,把筆頭插入竹管中使用,寫出的字自然流暢。比用刀刻或者竹籤書寫方便多了,於是就慢慢發展了起來。

蒙恬率軍駐紮在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威震匈奴。蒙恬之弟蒙毅任上卿,隨侍秦始皇左右。蒙氏一家盛極一時。蒙恬率軍隊在外,蒙毅運籌帷幄於內,當時的文武大臣沒有人敢與之爭高下。

而當時的扶蘇,秦始皇的大兒子,賢能溫厚,體恤民情。當秦始皇大開殺戒,“焚書坑儒”之時,扶蘇挺身而出,勸諫他的父親說:“天下剛剛平定不久,遠方的百姓黔首還很混亂。儒生們都是效法孔聖人的,要把他們處以極刑,恐怕人心不服,天下益發不安,請父皇仔細想想吧!”

秦始皇一聽,怒氣頓生,喝斥道:“反動儒生們一貫標榜私學,復古亂今,蠶食天下,你怎麼不過問過問,偏要為他們來求情呢?”於是,秦始皇罰扶蘇離開咸陽,到上郡去作蒙恬的監軍。扶蘇到了上郡蒙恬軍中,與蒙恬共謀軍機,往來友善,關係密切,交情甚厚。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因旅途勞頓,突發中暑,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平鄉縣東北)。在臨死之前,他囑咐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馬的官)兼行符璽令(保管皇帝玉璽、分發詔書的官)趙高說:“快寫信給扶蘇,叫他立刻動身回咸陽。萬一我好不了,叫他主辦喪事。”詔書寫好之後,還沒有發出去,秦始皇就晏駕了。

秦始皇的死訊只有李斯、公子胡亥(秦始皇的小兒子)和趙高等幾個人知道。李斯等密不發喪,外面連眾大臣也不知道。本來蒙恬的弟弟蒙毅也陪同秦始皇一道出巡的,隨侍在秦始皇身邊,恰巧在秦始皇病重時,蒙毅受命禱祀山川,暫時離開了秦始皇。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顆深埋在秦王朝內部的“定時炸彈”,卻惡性發作起來,那就是混在秦始皇身邊、潛伏在秦王朝心臟的趙高。

趙高這個狠人,原來是趙國貴族的後代,為了報趙國被秦國滅亡的仇恨,他閹割了自身,混入秦宮,當了一名宦官。由於他善於偽裝,常以假象出現,投機鑽營,投秦王所好,逐步騙取了秦始皇的信任,於是青雲直上,除所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外,還兼任了公子胡亥的老師,取得了胡亥的好感。由於趙高的弟弟趙成私自處死兩個家奴事發,事情牽扯到趙高。趙高為了保住弟弟趙成的活命,私自放走了趙成。這件事被人告發,秦始皇下令逮捕了趙高,並讓蒙毅審理趙高一案。蒙毅按律審理,趙高當斬。由於胡亥向秦始皇哭訴求情,秦始皇養癰遺患,最終沒有處死趙高,反而很快又官復原職,為秦帝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也使趙高和蒙恬兄弟結下了深仇大恨。

秦始皇一死,趙高頭頂的“泰山”搬掉了。他覺得改朝換代、“興滅國、繼絕世”、為趙國復仇的時機已經成熟,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大顯一番身手了。於是便懷著仇恨心理,展開了瘋狂的反攻倒算。

首先,他利用秦始皇的玉璽和詔書在手的機會,挑唆年幼的公子胡亥說:“皇上喪前沒有給各王子發詔,而只賜書給長子扶蘇。如果扶蘇襲了帝位,你連尺寸封地都沒有,怎麼辦呢?”

胡亥說:“父皇在世的時候,就取消了“分封”制,先生提它是什麼意思呢?”

“不!”趙高說:“我的意思是要告訴你,正是抓權的機會。權柄在手,你就可以號令天下,失去機會,你就會為人臣下,受制於人。回想一下昔日商湯殺桀,不為不義;武王伐紂,不為不仁;衛君弒父,實行德治,連孔夫子也拍手稱讚。你如果能先於扶蘇,代父即位,實行“仁政”,恢復“禮治”,那誰還不說你好啊!”

胡亥果然被趙高說動了心,向他探問奪權的辦法。

趙高說:“這個事不把李斯拉過來,還辦不成,我替你去說服他。”

於是,趙高找到李斯,說:“陛下死前賜給長子扶蘇的璽書,還沒有發出,現都在胡亥手中,這事誰都不知道,定太子全在丞相和我一句話,你說該怎麼辦?”

李斯奇怪地問:“既然陛下賜書長子,咱們作臣子的只有謹遵遺命,為什麼又要議論這個事呢?”

趙高碰了釘子,賊心不死,眼珠“骨碌”一轉,又想出一條“毒計”。他裝出關心李斯安危的神情,說道:“君候冷靜地考慮一下吧,你的能力是不是比得上蒙恬?功勞是不是比得上蒙恬?深謀遠慮是不是比得上蒙恬?不結怨恨於天下是不是比得上蒙恬?取得長子扶蘇的信賴是不是比得上蒙恬?”

李斯說:“你說的這五個方面,我都比不上蒙恬。可是你說這些是何用意呢?”

趙高孤注一擲地說:“用意很陰了,如果扶蘇繼位,一定要用蒙恬為相,請問君候,那時你將置身何地?自我受詔教習胡亥以來,深知他“德”、“才”兼備,秦諸公子沒有誰能比得上他的。因此,為使君候不失重任,我想正好趁此機會立胡亥為太子,讓胡亥繼位,望君候三思!”

李斯堅決地說:“我原是上蔡一個平民百姓,多虧皇上信任,才青雲直上,直至擢升丞相,進爵通候,子孫都是高官厚祿。陛下臨終,又以安危存亡之言叮囑於我,我怎能背叛?請你再不要說了,免得我得罪了你!”

趙高一聽,不禁打個寒顫只好使出最後一招,對李斯進行威脅恐嚇說

“你能隨我的意願,不但能保住爵位,而且不失代代封侯;如若執迷不悟,災禍馬上降臨,不但自身難保,還要累及子孫,何去何從,請君候再仔細思量一下吧!”

趙高這一恐嚇,果然見了效。李斯這個人,雖然曾經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但他有著濃厚的自私心理,關鍵時刻背叛了秦始皇,最終導致了他自己的毀滅被殺,也導致了大秦帝國的滅亡。

在陰謀家、野心家、反動復辟勢力的總代表趙高的脅迫、威逼下,李斯終於屈服了。本來握有實權,能夠左右局勢,卻顧及自身的利益而放棄鬥爭,屈服於邪惡,結果與趙高、胡亥沆瀣一氣,助紂為虐,狼狽為奸,上演了一出歷史上最慘烈、最卑鄙、最骯髒、最令人惋惜的悲劇。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由於李斯姑息養奸,趙高的陰謀得逞了。他接著偽造秦始皇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昭告天下,進而立為二世皇帝,又私寫假詔,以“不忠”、“不孝”、“不盡職守”的罪名,派使臣去上郡,逼令扶蘇、蒙恬自殺。隨後,蒙毅也被趙高陷害致死。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沙丘之謀”。這是趙高一手導演的顛覆秦始皇政權的一場令人切齒的政變。

蒙恬死後,其部下親密隨從劉寅,親眼目睹了這一悲劇的發生。自己跟隨蒙恬征戰多年,深知蒙恬是一位戰功卓著、光陰磊落、親密友善的官長親朋,對於蒙恬蒙冤屈死,劉寅萬分悲憤和痛情。

於是,劉寅串聯了同是蒙恬帳下的親密隨從,陽城(今河南商水縣)人陳武和張賢等,把蒙恬和扶蘇的屍體掩埋起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