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珩看完密信的感想是,鎮南將軍這次找的客卿文筆很是不錯,文風極為肉麻,估計是他那死鬼老爹先帝時期的遺毒之一,也不知怎麼的投到了他門下去。
而後,他便麻利地將裴子孟和一干沒門路拿不到實缺的新科進士、青年才俊打包送去了南夷。
這麼一來,柳國公那裡也消停了。
畢竟,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裴子孟這就相當於是有去無回的下調,哪怕是官職升了一級,又有什麼用?就是做知縣,那上中下縣的知縣待遇都還分個等級呢,裴子孟做的這個知州,知的可以說是整個大盛國境內最窮、最糟糕的州了。
有些個貴婦聽說了訊息,便在心裡嘀咕,莫不是攝政王厭了裴王妃,這才將裴家年輕一輩中最為傑出的裴子孟給發配去南夷?
且不論這些嬌養著長大的貴婦如何鄙夷南夷這個鄉下地方,但,也有個別有識之士看得分明。
南夷這地界被放養了這麼些年,估計朝廷是真心要下狠手去管治了,這次的小小叛亂不過是引子。
瞧瞧,攝政王把自家嫡親的小舅子都給派過去當老黃牛墾荒了,你們其他青年才俊的好意思不跟著過去嗎?這回要是不跟上,往後,只要攝政王還沒倒臺,只怕這些人也決不可能有出頭之日了。於是,這批被選中的青年才俊十分乖順,沒有一個家裡老父老母生重病的,也沒有一個不小心騎馬摔斷了腿的,都老老實實捲包袱下放去了。
這些官場新丁和往年那些真正被貶謫到南夷去混日子的老油子不一樣,他們年輕,有銳氣,做事鋒芒畢露,或許還會被詬病太過魯莽,但,如今的南夷可不就需要這麼一股新鮮血液的注入麼?
隨著這些年青官員一同南下的,還有朝中特遣的賑災欽差隊伍呢。欽差也不是旁人,正是剛剛結束了上半年的巡察任務回朝不久的謝御史,跟攝政王正妃孃家沾親帶故的,還有個去年在太行山一帶雹災中表現突出的禮部官員,叫平林的,這也是裴王妃孃家生父手底下的實用人嘛。
由此可見,攝政王對裴王妃一系還是很看重的,裴子孟的調動也並無打壓的意思,估摸著過兩年就能調回來了,說不得還會在六部中安插個緊要的位置。
當然,這麼想的人還是極少的。
都說三人成虎,裴子孟調動的訊息傳出去之後,沒幾天,裴寶兒收到的拜帖啊花貼什麼的邀約直線下降。
其實,對裴寶兒來說,這倒是一樁好事。
但聽白露、凌雪二人說了這其中關竅之後,她卻有些啼笑皆非起來。敢情在外頭那些人看來,不日她就要被攝政王大人休啦~
想想也是有點小興奮的。
齊珩在宋巖的提點下,還特地過來解釋了一番,為的自然是讓她安心,不過,在她看來,這廝故意趁著飯點過來蹭飯的意圖更為明顯些。
“咳,王爺不必擔心,這些個流言蜚語我還不怕。”
看著她笑眯眯像只小狐狸的眼睛,齊珩哪裡還會猜不出來她在想什麼。她要是會擔心就見鬼了,這會兒說不定還在盼著那些個謠言能成真哪~
他不禁想起白日裡過去給魏太妃照例問安時,被她語重心長地提點了幾句,很是難得地說了些家和萬事興、多子多福的生活哲學,對朝廷大事居然一句話都沒過問,這便極為稀罕了。
齊珩很是瞭解自己的生母,標準的官宦出身的貴女,還是這批人裡頭政治素養極高的一位,品貌俱佳,可惜性子不討先帝喜歡,她似乎也不大在意,直接將滿腔心血都放到了培養他上。他本以為魏太妃這回只是以退為進,沒想到臨走前,魏太妃又是叮嚀了他一番,很是表達了她想明年再抱一回小孫子的願望。他回頭問了下宋巖,竟得知近來魏太妃時不時就讓人給裴寶兒送東西,其中還有那些個助孕之類的調理湯水。
想到母妃的殷殷期盼,再看著裴寶兒如今的模樣,齊珩忽然覺得,打勝仗這訊息也不是那麼令人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