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一名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曾提出一個有名的心理學效應“墨菲定律”,它的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也就是說越不想發生的事情越有可能發生,越是不想見到的人,越有可能見到。
顧嫣捻起一根遞給了沈榆成,“你先吃,謝謝你送我車!”
沈榆成回神,“一輛破車值當的說謝,以後有錢了,換個轎車。”
“車子代步而已,有開的就行。”
話是這麼說,但是有錢了,還是得換好的。
畢竟這是一個世俗的世界,你的車就是你的臉面,別人總會看“車”下菜碟。
越往後面發展,汽車就會越舒服,掙了錢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麼,有錢了,幹嘛不花?
再接下來那個小姑娘沒有再端盤子過來,顧嫣瞧著還是影響了沈榆成的心情,但是還好,也算是愉快的吃了頓飯。
吃完飯他們倆一起回去。
“那就是錢夢瑤吧。”
“嗯,是她。”
“要不你明天還是問一下怎麼回事吧,”顧嫣道,“該給錢的給錢,該慰問的慰問,咱不給自己留遺憾。”
其實顧嫣說的很違心,葉樺自己心裡有恨,為什麼要轉到她自己的孩子身上?
年輕的時候,對待事情大抵都是嫉惡如仇,只有等老了,千帆歷盡了,才會想到,以前怎樣怎樣的時候怎麼就沒寬容一點?
顧嫣不是聖母心。
她只想沈榆成將來沒有遺憾。
沈榆成一路上都很沉默,大概他心裡也很糾結吧。
晚上睡覺的時候,她明顯感覺出來的沈榆成翻了好幾次的身,才消停了下來,而且早晨一醒來,沈榆成便道,“只要她不來找我,我就當不知道。”
顧嫣抱了抱他,不管沈榆成決定怎麼做,顧嫣都支援他。
沈榆成上班的時候,還囑咐顧嫣,這件事別讓奶奶知道了。
顧嫣當然不會告訴江奶奶。
老人最容易心軟,她可忘不了葉樺把老太太氣到心臟絞痛的那件事。
雖然吳麗敏的事情還沒有終結,但是顧嫣的生活還要繼續,等著她去幹的事情太多了,重中之重就是她的酒店。
酒店只要能正常開業了,就能給她帶來一筆很不錯的收入,而且,她還打算在一樓的商鋪那邊再開一家快餐店。
酒店這邊,顧嫣特意讓木工師傅先做出個樣板間出來。
想要把傢俱的表面做成現在紋理的樣子是不可能的,畢竟現在還沒有那技術,只能刷純色的油漆,顧嫣並沒有用時下流行的綠色、黃色,咖啡色之類的,而是選用了硃紅色的大漆。
木工師傅剛開始做的時候,覺得顏色挺老氣的,但是樣板間做出來以後一看,效果確實不一樣,非常的大氣。
顧嫣挺滿意,酒店的裝修跟她之前工作的酒店是沒法比的,但是單個的硬體絕對的不比南郊賓館的差。
上面酒店房間的裝修進展的很順利,下面的的商鋪也完成的差不多了,等拆除了圍起來的外牆,把外面的路修一下,稍微做一點綠化,就可以準備往外出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