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我就刷個影片,怎麼古人都破防了> 第437章 儲存詩,有這麼難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7章 儲存詩,有這麼難嗎? (3 / 3)

“從很早開始,就有人意識到唐詩在逐漸消亡。”

“所以他們想把所有唐詩收集起來,編纂成一部《全集》。”

“但在這之前,官家的合集都不全。”

後人此時若有所思。

宋選集《文苑英華》,就沒有收錄杜甫《三吏》、《三別》等表達民間疾苦的詩詞。

......

杜甫此時一臉悵然。

他現在還沒有做出《三吏》、《三別》這樣的詩。

但是若是這樣的詩是描繪民間疾苦,可想而知不會被官方收錄。

身旁的李白見杜甫似乎有些沮喪,撞了一下杜甫的胳膊,安慰道:

“後人既然提到了《三吏》、《三別》,那必定是儲存且傳世了。”

杜甫聞言一喜,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腦殼,趕緊點頭:

“還是太白兄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

曹雪芹繼續說道:

“私人的合集也能力有限。”

“甚至詩本身還沒失傳呢,詩集就先沒了,只剩下書名。”

“例如元代顏潤卿有《唐音緝釋》,今不傳。”

後人問道:

“收集,而後再失傳,那還有意義嗎?”

......

唐朝的詩人忍不住想大喊出聲。

當然有意義!

在唐朝這個詩詞的鼎盛時期,詩人輩出,佳作如雲。

若是沒有詩歌,何以見得開元盛世的輝煌盛景,又何以見得安史之亂後的動盪不安。

何以見得田園的旖旎風景,又何以見得邊塞的烽火連天。

詩詞的內容,正是王朝的興衰,正是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

後人自小便學詩,或許小時候並不理解其中的深意。

但有朝一日,待這群少年初長成,踏上華夏的萬里河山。

每逢觸景遇事,總會有一首刻在骨子裡的詩。

若是後人抬頭看向遠方的月亮,很自然的就會接上一句,“低頭思故鄉”。

若是後人看到黃河的壯闊,想到的便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而等後人嚐盡悲歡離合,就會懂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含義。

後人讀詩,便是與他們這些古人情感的共鳴。

詩詞之美,不會因為歲月流逝而腐朽凝滯,而是歷久彌新。

這就是詩詞傳世的意義所在。

收集,再失傳,是各朝的詩人都不願見到的。

但即便如此,也勝過任由唐詩湮滅無聞,徹底消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