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隨即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他不指望戰備區的百姓能夠全民皆兵。
他只希望面對異族劫掠時,百姓能夠有自保能力。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有些心動。
不如在大明嘗試設立類似的戰備區?
......
【在抗倭戰爭期間,人口僅有1000萬的桂省,卻向前線輸送的450萬士兵和工人。】
【桂省更是一個漢奸都沒出過,沒有一個的城市讓倭軍佔領超過3個月。】
【桂省人說了,只要桂省還有一個人,華夏就不能亡。】
【他們更是留下那句,“不留一物之敵,不留一人駐敵”的誓言。】
【回顧抗倭歷史,你就會發現,桂省從沒贏過一場輿論戰,但它也從沒缺席任何一場民族大義。】
【人人皆知川軍戶戶哭天明,卻不知桂軍戶戶掛白綾。】
【就連倭寇也曾感嘆,欲滅華夏,先平桂省。】
【桂省的電視臺,365天永遠只會播放抗戰劇。】
【八年抗戰中,桂省學子棄筆從戎,奔赴前線,成立全國唯一一支全部由學生組成的隊伍。】
【紀念館如今都儲存著,學生犧牲前在竹林刻下的一頁。】
【他們說,終有一天,讓我們的青山白日旗,飄揚在富士山頭。】
【所以,對桂省而言,軍訓只是開始。】
【傳承下去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狼兵精神。】
此時,彈幕彈出。
“這樣的軍訓,就應該全國推廣。”
“這才叫軍訓,像我們這邊,太陽曬曬就嗷嗷叫,全是嚶嚶怪!”
“知道永久戰備區的含金量了嗎?”
“讀高中時每一屆高一都會拉練走路十幾公里去烈士陵園。這教育很有意義,紀念先輩,勿忘國恥。”
“桂省校長擁兵自重!”
......
各朝皇帝都明白了桂省硬核軍訓的含金量。
軍訓,就是要每個年輕人,骨子裡面都流淌著愛國的血液。
少年強,則國強。
此時,他們皆在盤算著,在自己王朝推廣軍訓的可能性。
如果華夏民族意志永遠這般,泱泱華夏,何懼任何倭寇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