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神童在世啊!”
科舉的難度,可是經過了華夏後人的認證,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十三歲的舉人,這含金量!
可想而知,張居正的未來,必定不可估量!
......
此刻,文徵明不禁一怔。
他也算是名滿江南的才子。
同為明朝人,為何他的科舉之路卻如此坎坷多舛!
近三十年的歲月蹉跎,他九次赴金陵參加鄉試,卻屢屢落榜,無功而返。
他已記不清是在哪一次考試中,遇上了與他同齡且第一次參加鄉試的唐寅。
那次鄉試,唐寅一舉奪魁,成為解元,春風得意。
他好不羨慕!
而他,每每從蘇州到金陵參加鄉試,滿懷期待,最終卻只能空手而歸,滿心落寞。
儘管考試雖然失利,但是生活還要繼續。
在金陵考試期間,他於忙裡偷閒,也抽空結識了不少名人雅士。
他的朋友們對他科舉屢試不中的遭遇,紛紛寬慰,勸他想開些。
可是科舉,已是他前半生的執念。
後來,他鄉試依然落選。
但得益於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他從江南一路跋涉北上赴京,最終得到的也不過是翰林院待詔的職位而已。
在京城的幾年裡,各中滋味,一言難盡。
他終於明白官場並非自己的理想之地,便辭官南歸。
如今,年近花甲的他,徹底絕了步入仕途的念頭,避免與權貴有所往來。
閒暇之餘,他便在庭院中揮毫潑墨,品茶讀書,遠離世間紛擾。
但偶爾,他還是會問自己。
科舉,他真的放下了嗎?
文徵明嘴角泛起一抹淡笑。
應該放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