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
朱棣一臉得意,滿臉都寫著快來誇我的表情。
鄭和下西洋,乃是出於和平與交流的初衷,而非侵略擴張。
後人也許會說,這麼好的侵略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然而在他的心中,真正讓他寢食難安的,就是大明的邊患。
不解決邊患問題,明朝邊境將不得安寧。?
為此,他翻遍史書,終於找到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這個最合適的藉口。
匈奴曾讓大漢的皇帝受困,他作為後世子孫,帶兵前去一雪前恥。
不是理所當然嗎?
這就是天經地義、大義凜然之舉!
朱高熾頓時有些語塞。
爹啊,你是不是有些離譜!
想打仗就直說,拿千年之前的事情當藉口,是不是有些不合時宜啊!
......
【隱約間記得,咱們當初修長城,好像是為了在邊境線外抵禦外敵的。】
【後來也不知道怎麼的就到了境內。】
【反正肯定不是為了爬山方便。】
......
嬴政心中泛起絲絲疑惑。
他費老大勁修建長城,可不就是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守護大秦疆土?
怎麼後來變成在境內了?
他沉吟片刻,思緒飛速運轉,隨後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他差點忘了,華夏後世的疆域,可是比秦朝大的多!
他當然不會天真的以為,這些是他們老祖宗向友好邦國化緣化來的。
“那可能是華夏真的侵略他國了。”
“哦,不......那就叫教化四夷!”
“四夷心甘情願併入我華夏版圖,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