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頓時怒不可遏,臉色鐵青。
“豈有此理!”
“這哪是拒絕鄭和!分明就是拒絕大明!”
“這等蠻夷小國,竟敢藐視大明!”
“這也就來的是鄭和,來的要是常遇春,骨頭都給他碾碎了。”
朱元璋想起來他的老夥計常遇春有些難過。
但他很快就收起了情緒,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鄭和,你為何要忍!”
朱標見狀,連忙寬慰父親:
“爹,此事涉及兩國外交,不可輕舉妄動。”
“且看鄭和後續是如何捲土重來的吧。”
......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他再次嘗試規勸錫蘭山國的國王亞烈苦奈兒,然而亞烈苦奈兒依舊態度粗暴。】
【鄭和,又忍了。】
【第三次下西洋,鄭和本已打算避開錫蘭山國,然而出發前,大明皇帝朱棣卻向他提出了一個小要求。】
【朱棣準備了大量珍寶,希望鄭和能代他去錫蘭山國的佛寺佈施,還特意準備了一塊石碑,希望鄭和能將其立於佛寺之中。】
【領導這麼點小心願,鄭和當然不能違背了。】
【於是,鄭和帶上了三千名使者和豪禮,再次踏上了錫蘭山國,希望亞烈苦奈兒收下貴重的禮物後,允許他們在佛寺中立碑。】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心中緩緩升出來幾個問號。
有什麼佈施是非要去錫蘭山國不可嗎?
石碑也是一定要立在別的國家嗎?
被人家拒絕了兩次,還上趕著給別人送禮要立個所謂的碑?!
老四,你的腦袋是不是壞掉了!
......
永樂年間。
朱棣感覺臉頰有些微微發燙。
他似乎感受到了來自洪武年間,自己老爹朱元璋的不快。
他乾笑了兩聲,試圖緩解氣氛。
“呵呵,朕這是要在錫蘭山國立碑,揚我大明國威!”
然而,等了片刻,他發現四周一片寂靜,無人附和。
他只得再次乾笑兩聲,試圖轉移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