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眼中閃過一絲困惑。
他難以理解,為何處於社會最頂端的,竟是僧侶與貴族。
而統治一個國家的皇帝,僅僅只是位列第二階層。
在他的觀念中,皇權就該是至高無上,絕不容許其他勢力凌駕於自己之上。
對於這種種姓制度,他內心充滿了不認同。
和嬴政有著一樣想法的皇帝不在少數。
......
而唐朝末年的黃巢對此則是不屑一顧。
什麼亂七八糟的種姓制度,什麼三六九等。
他出身於富有的鹽商之家,五歲便能作詩,但在那些門閥貴族眼中,仍然是賤民一個。
幾次科舉,都名落孫山。
最後一次科舉時,他氣憤難耐,留下一首《不第後賦菊》後,便離開長安。
幾年之後,他真的帶兵進入長安城。
他的第一件事,便是大開殺戒。
宗室侯王,屠之無類。
屠刀之下,皆是亡魂。
自詡高人一等的門閥又怎麼樣,不都是被他殺光了嗎!
思及此處,黃巢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
【但令人震驚的是,首陀羅並非天竺最底層的存在。】
【在四大等級之外,還有一個被稱為達利特的第五階層,他們是天竺的賤民,被視作“不可接觸者”。】
【在天竺人的觀念中,賤民彷彿連人都算不上,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供高種姓人驅使。】
【從出生起,賤民就被灌輸著“自己是垃圾”的思想。】
【他們沒有名字,不能接受教育,甚至不能與四大等級的人有任何接觸,連影子都不被允許靠近他人。】
【這種對賤民的歧視與排斥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天竺人深信賤民身帶原罪,與他們交流都會變得骯髒不堪。】
......
各朝古人大感震驚。
第四階層已經夠低賤了,沒想到竟然還存在著連名字都不配擁有的第五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