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簡單粗暴的辦法嗎?
不是說武力鎮壓是自斷前程嗎?
各朝皇帝紛紛誇讚拿破崙的果決。
法蘭西的人民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整個社會沉浸在一種焦躁的氛圍中。
若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武力鎮壓,只會讓起義軍的情緒更為激烈,最終迎來激烈反撲。
而且叛軍怕是也知道政府不敢輕易的武力鎮壓,才會愈加有恃無恐。
這個時候,讓叛軍猝不及防的武力鎮壓,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簡單粗暴,快捷有效!
這次叛亂的勝利比土倫之戰的意義還要重大一些。
不僅在軍事上,還在政治上,都會讓拿破崙令法蘭西上層人物刮目相看。
......
【“葡月暴動”的直接後果是督政府的上臺,而巴拉斯成為了首任五大督政官之一。】
【因拿破崙在此次行動中向巴拉斯立下的軍令狀,他得到了督政府的賞識與重用,並被晉升為少將。】
【1796年,拿破崙被委以重任,前往義大利擔任南線軍團總司令。】
【此時,法軍主力正在萊茵河一帶和鷹、奧、普三國聯軍交戰,局勢異常嚴峻。】
【為了緩解北線主力的壓力,拿破崙必須帶領一支偏師在南線發動攻勢,以牽制儘可能多的敵軍。】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南線軍團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困境,裝備匱乏至極,糧草補給短缺,槍支武器更是嚴重不足。許多法蘭西士兵甚至只能拎著木棍上戰場。】
【而年輕的拿破崙,儘管才華出眾,但在資歷上尚不足以讓軍中的一眾大佬心悅誠服。】
【他們甚至帶著輕蔑的口吻,戲稱拿破崙為“巴拉斯的小跟班”。】
......
“要服眾,也是拿破崙要上位的必經之路啊!”
“若是此戰勝利,拿破崙的地位將不可同日而語。”
嬴政感嘆道。
天幕中的寥寥數語,已經勾勒出來了此戰的不易。
軍團裝備糧草的匱乏。
將領的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