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彈幕彈出。
“歷史上的這兩位,就是我的意難平。”
“諸葛亮+岳飛,華夏估計得多兩個直轄市,莫斯科和聖彼得堡。”
“1800年後,我還是希望丞相能贏。蜀國得天下,就不會有五胡亂華。”
“你為我臨陣討賊,我為你坐鎮後方。”
“皇帝:劉禪,丞相:諸葛亮,大將軍:岳飛,太子:李世民,這個陣容誰能破。”
......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
這個“太子李世民”,又把他內涵到了。
他自然是從後人的影片和彈幕中,猜測到了南宋的歷史。
若是北伐勝利,就要迎回徽欽二帝。
而他作為“太子”,自然是要發動玄武門之變來迎接徽欽二帝。
李世民忍不住扶額。
玄武門之變這個梗,真是無處不在。
正在此時,下一個影片開始播放。
【為什麼宋朝比西晉更招罵?】
......
趙匡胤本來看著上一個影片時,就感覺心中很是窩火。
岳飛本來收復失地勝利在望,就差臨門一腳,偏偏就在這關鍵時刻,被皇帝連發十二道金牌,硬生生被召回。
接著便是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
他的後代,怎麼會如此窩囊,還迫害忠良!
他知道,其中有很大原因是秦檜小人的挑唆。
但是,這樣的結果,趙構難辭其咎!
想到這裡,趙匡胤臉上的怒火更盛。
自從這天幕現世開始,他就沒有開心過。
想當年,他杯酒釋兵權,削藩鎮、平內亂,為的就是天下太平。
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他推行了許多政策。
如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更戍法等,為大宋打下了一個他自認為良好的框架。
他希望大宋是穩定,又繁榮的。
毫無疑問,大宋是富庶的。
本來以為後人會經常誇誇大宋呢,結果大宋總被後人說是“大慫”。
他從最初的震驚到辯解、憤怒,最終都歸於無奈和痛心。
即使他給大宋定好了框架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