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我就刷個影片,怎麼古人都破防了> 第472章 五丈原,風波亭,最是人間意難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72章 五丈原,風波亭,最是人間意難平 (1 / 3)

此時,彈幕彈出。

“儒家思想在清朝時期走上巔峰。”

“他這是命裡從商。並沒有從政的安排。”

“說真的古代這種守孝三年真的不能理解,一旦守孝就什麼事都不能做,完全就是浪費人力還有資源。”

“丁憂期間肯定也有俸祿吧!他這不幹活就直接拿工資,不也是一種躺平嗎。”

“王培鑄,紹興人,以82歲壽終。”

......

王培鑄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已然明白自己的選擇。

從他考中進士開始,他總共服了二十四年的喪。

也正是由於進士的身份,他必須服這二十四年的喪。

等到所有的喪期結束,自己已經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

好不容易考中進士,期待著在官場能夠一展身手,不成想卻被“丁憂”困住一生。

在這無盡的孝期,他看著親人一個一個離世。

他身心疲憊,早已沒有當官的念頭。

王培鑄抬頭看著紫禁城的方向,心中有不甘,也有無奈。

但最終只能化作一聲嘆息。

可能他天生就是天生沒有入朝為官的命啊!

......

乾隆時期的朝堂上,百官一陣唏噓。

在清朝,恐怕沒有人比王培鑄守孝的時間更長了。

二十四年的守孝期,王培鑄估計也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其實在滿清入關之前,滿人是沒有“丁憂”這個制度的。

直至順治年間,才有漢臣上書順治帝,提議在滿漢大臣間推行丁憂制度。

順治帝略作調整後,規定滿臣在父母亡故時,只需回家守孝一月即可,而漢臣則需返回祖籍守孝三年。

此外,這項規定僅針對在京官員,對外任官員並無強制要求。

後來,康熙帝改成了滿臣也必須守孝三年,期滿才可以官復原職。

直到乾隆十四年,丁憂制度再次調整。

更改為父母去世後,規定滿臣在父母去世後回京服喪,僅需守滿百日即可。

毫無疑問,清政府是偏心滿臣的。

朝中的漢臣對此心知肚明。

皇上擔心如果滿臣和漢臣守孝期一樣的話,可能等滿臣再回來時,朝中已經是漢臣的天下了。

守孝三年,時間太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