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重要的一項考試,會試,就在應天府貢院舉辦。
雖然之後還有一道殿試,乃皇帝親自考核。
但會試得中與否,能否得中貢士,才是最關鍵的。
殿試,其實就是酌定名次,能不能進入前三甲,乃至二甲入翰林。
此時是明初洪武朝,朱棣還沒有上臺,也沒有設立內閣制度,更沒有非翰林出身不得入內閣的說法。
這次恩科,來自全大明的考生有幾近三千人。
蘇謹帶著學生確認了自己的‘考號’,也就是‘號房’。
南京貢院裡有上萬間房間,都是考生的單間。
可能有人可能會說,哎呀這很好呀,都是單間呢。
要是這麼想,等考試的時候就知道什麼叫崩潰了。
這種叫做號房的單間,長僅五尺,寬約四尺,高約八尺,幾乎就是一個籠子。
每個考生在進考場前都要先搜身,確定有沒有夾帶。
然後只能穿著貢院提供的衣服,掛著空擋進去。
隨身只能帶書具和燈具,以及簡單的乾糧,食物都會被衙吏一個個掰開,確認有沒有夾帶。
最後每人發給三支蠟燭,僅僅三支,用完一般是不給補的。
進去後,號門就會馬上關閉上鎖,考生就在裡面答題,晚上也在裡面休息。
但由於房間太小,考生只能蜷縮著睡覺,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若是不幸碰上陰雨天,屋頂還漏水,導致考卷被打溼——
對不起,算記號卷,不予錄用,三年後再考吧。
嚴重的終生禁考。
就算不碰上陰雨天,要是位置正好在恭房附近,考生還要忍著惡臭咬牙答題,可想而知有多痛苦。
想象一下吧,至少幾百人的排洩物直衝鼻尖,那滋味...
究竟是臭襪子出了軌,還是鯡魚罐頭劈了腿?
一個一個核對完學生們的考號,蘇謹眉頭皺起。
雖然他已經沒有前身考試時的記憶,但這大部分都排在末尾的考號,蘇謹已經隱約覺出了不對勁。
陳顯苦笑:“先生不用看了,我這號房正好在恭房旁邊。”
“哼!”
再去看其他學生的號房,果然不是在恭房旁邊就是最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