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大明:我只想做一個小縣令啊> 第958章 群臣欺朕心善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58章 群臣欺朕心善耶

朱棣本想留中不發,然後悄悄派錦衣衛去查一查。</br>不是為了蒐羅童福山等人的證據,而是想找到有利於他們的線索。</br>朱棣不是白蓮花,知道做官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br>如許圭這種愣頭青,才是官場少見的人物,反而像童福山這種,才是最好用的。</br>就算是他那謹弟,屁股後面也絕對不乾淨,但並不妨礙蘇謹是治國之基。</br>但他顯然低估了這一次群臣的決心。</br>手下的大臣百官,除了如蹇義這種一直公事公辦的直臣,或者如李仕魯、任亨泰這種,被打上‘蘇系’官員的臣子,</br>這次的百官,似乎暫時的拋卻了南北之見,地域之爭,擰成一股繩,開始和朱棣對著幹。</br>翌日的早朝,正常的政事壓根沒法處理,朱棣只要開口,面對的就是百官的彈劾,以及對蘇系官員處置的催問。</br>這一次都察院開了個‘好頭’,其他部門也紛紛動了起來。</br>都察院上至劉觀這個左都御史,中至左右僉都御史,下至十三道的科道言官,都紛紛上書彈劾。</br>在京的面聖直諫,不在京的遠端催問。</br>各地巡撫、布政使、知州知府的奏疏,幾乎也在同一時間到京,內容多有怨言,言新政擾民不已,地方亂成了一鍋粥。</br>最令朱棣頭痛的,是那摞的比人還高的,各地知縣所上奏疏。</br>每一份都厚達數頁,少說的也有上千字不說,字裡行間滿是委屈,都在說新政的不好。</br>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民變,雖然不至於出現當年衝衙的事件,但各地經濟也十分蕭條,嚴重點的地方,百姓都不敢出門。</br>“這是要逼朕啊...”</br>丟開要命的奏疏,朱棣眼神冰冷:“群臣欺朕心善耶?”</br>看著朱棣冰冷的眼神,饒是姚廣孝這等心狠手辣之人,也忍不住打個突突。</br>“陛下,您可不能效仿洪武爺舉屠刀,當年胡惟庸案的時候,官員被殺的血流成河,地方政事可是一度陷入癱瘓啊!”</br>“再說,殺了他們,新政不是更難執行下去了嗎?”</br>“哼!”</br>朱棣不悅的哼了一聲,揉了揉眉頭:“告訴通政使司,這些煩人的奏疏都給朕扣下,就不要送上來了。”</br>姚廣孝沒有急著答應,而是勸了一句:</br>“陛下,一味的避開不是辦法,今天您能置之不理,明日呢?後日呢?國事總要有人處置吧?”</br>朱棣更覺得煩躁,使勁揉了揉眉頭:“這次沒參與的都有誰?”</br>“蹇義沒摻和”,姚廣孝笑了笑,顯然早將這些情報熟記於心。</br>說白了,他知道朱棣盯著這些名單,等著秋後算賬呢。</br>“禮部的人也基本都沒摻和”,姚廣孝想了想,繼續補充道:</br>“刑部的人也沒摻和,刑部左侍郎李至剛、給事中張信還上了書,替許圭分辯了幾句。”</br>“哦?沒想到蘇謹還有盟友?”朱棣樂了。</br>“談不上盟友”,姚廣孝笑道:“張信和蹇義一樣,都是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主,張信之前還彈劾過晉國公呢,您忘了?”</br>“哦,想起來了。”</br>彼時的張信還不是給事中,因看不慣蘇謹,認為他囂張跋扈,肆意享受,就參了他一本。</br>睚眥必報的蘇謹自然沒放過他,直接出手派人查他老底。</br>誰知道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br>這張信乃是浙江寧波人,還是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的狀元。</br>脾氣十分耿直,常常犯言直諫,當年就以一首無題詩,氣的老朱鬍子亂跳。</br>老朱有個好處,只要你別摻和到勳貴派系,別貪汙,那老朱還是很有度量的,就沒宰了他。</br>但老朱不是受虐狂,自然也不會升他的官。</br>因為這一世的‘南北榜案’爆發在建文時期,張信僥倖躲過一劫,沒被老朱棄市處死,好端端的活到了永樂朝。</br>對於這種直臣,朱棣雖然會用,但也不會重用,因為他也不待見。</br>尤其是他老爹不喜歡的人,身為先帝唯一‘指定’繼承人的他,自然不會重視。</br>但就是因為那次張信彈劾了蘇謹,蘇謹‘報復’式的查他之後,發現這小子挺老實。</br>包括在他的家鄉,張家人也沒有因為他做了官就作威作福,沒什麼大惡。</br>那蘇大善人自然說話算話,反手就給他升升官,將他弄到了刑部做了個給事中。</br>官不大,但管的東西卻多,主要是複查各地報上來的案子,看看有什麼冤案沒有。</br>這一年的時間,張信頗有政績,複查了三起冤案。</br>只不過和其他彈劾蘇謹,卻被蘇謹反手提拔過的官員不同,這老小子還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br>時不時的就要上書罵兩句蘇謹,說他是權臣。</br>為此蘇謹沒少被朱棣調侃,說他‘慧眼識人’。</br>但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大家都在忙著踩蘇謹的時候,張信反而替蘇謹說話。</br>至於另一個李至剛,目的恐怕就沒那麼單純。</br>“宣蹇義、鄭賜、李仕魯、任亨泰、楊士奇、張輔、郭資、李至剛,嗯,還有這個張信一起進宮見朕。”</br>“奴婢遵旨。”</br>黃儼聽完旨,乖巧的退了出去,帶著幾個小火者,小跑著向皇城外奔去。</br>“大師,你說這事要不要問問謹弟的意思?”</br>姚廣孝想了想,最終還是搖了搖頭:“晉國公那邊正處在反擊的重要關頭,還是不要拿這事去煩他了。”</br>“嗯,言之有理。”</br>朱棣臉上露出謔笑:“免得謹弟在朝鮮罵娘,說朕連這點事都幫他擺不平。”</br>未久,奉召進宮的幾個大臣,前後腳的到了武英殿。</br>“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br>“朕躬安。”</br>朱棣笑著擺了擺手:“今日只有些許小事要議,諸位不必拘著,都坐下說話,賜座。”</br>“臣等躬謝陛下。”</br>等黃儼帶著火者搬來椅子,一個個都坐下之後,朱棣才笑呵呵的開口:“百官彈劾蘇根生等人一事,諸位如何看待?”</br>朱棣這麼問,顯然不是問幾人,如何看待蘇根生到底有沒有罪的問題。</br>而是想聽聽大夥的意見,這件事到底該怎麼處理?</br>但眼下群臣鬧得太兇,除了在座的幾位,以及宋禮那些在外阜公幹的同僚,幾乎都欲置蘇根生幾人於死地。</br>若是以往倒也簡單,被彈劾的官員都會走一趟流程——自請辭官,請罪,然後等待罷黜,召回,審查,至少也是一個停職留任。</br>有問題的處置,沒問題的放回,繼續幹他的活去就是了。</br>但眼下誰都清楚,這幾人的罪名雖談不上子虛烏有,憑空捏造的成分也絕對不小。</br>一旦召回,那些人的目的就達到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