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漢王還是跟著咱們吧,好歹在旗艦上也沒什麼危險。”
“是。”
齊源嘆口氣:“這李氏朝鮮亂的很,誰也不知道他們國內是什麼情況,就連下官去了也未必能保證安全。”
倒不是齊源杞人憂天,確實是李氏朝鮮太亂了。
李氏現在的國王叫李芳遠,是李成桂的第五子。
提起李芳遠,就不能不說他爹李成桂這個牛人。
李成桂本屬於高麗的‘外來戶’,封地在朝鮮以北的荒瘠之處,在‘將軍府’的座椅一直排在最末,稱為‘贊成’。
這個贊成既是他的職務,也是他的工作。
嗯,對,他的工作就是無論商議什麼政策,他只負責‘贊成’。
但李成桂確實很能打,是除了高麗戰神崔瑩之外的第一猛將。
其他的不需贅述,洪武二十一年,李成桂聯合崔瑩打倒了專權的林堅味、廉興邦一黨,
崔瑩被任命為門下侍中(首相),李成桂則任守門下侍中(副相)。
但大權依舊在崔瑩手上,且崔瑩是堅定的‘保皇黨’,李成桂依舊不受重視。
同年,大明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定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
高麗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崔瑩不服,密議進攻遼東。
但李成桂認為大明天威不可侵犯(主要是打不過),此舉無異於自尋死路,堅決反對。
只可惜反對無效,人家壓根不聽他的——你個小癟三、下里巴人,懂個屁?
於是在這年四月,王禑便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同時任命李成桂任右軍都統使,出兵攻遼。
到了五月,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就發覺行軍困難。
最關鍵的是,這才沒走出多久就糧餉不濟,立馬起了疑心。
於是他上書索要糧草,但崔瑩只是催著他進軍,對於糧草隻字不提。
李成桂清楚,這分明是崔瑩要借明朝之手消滅他啊。
但他還是抱著最後的指望,要求班師回朝休整。
然而王禑壓根不聽,連連下旨催促他繼續進軍。
背水一戰的李成桂,果斷勸服同是犧牲品的曹敏修,偷偷在威化島掉頭回軍,帶兵返回開京(今朝鮮開城)!
他果斷先對崔瑩的嫡系部隊白頭軍動手,得手之後迅速圍攻王宮。
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的高麗王室,自此進入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