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謹忽然開口說道:“農閣、醫閣、學閣,目前任務繁重,有事必須第一時間稟報。”
“嗯”,朱棣點點頭:“對了,那個謝縉...”
謝縉是洪武二十年的解元,深受朱元璋賞識。
只可惜此人嫉惡如仇,凡見不平事必上奏彈劾,屢屢言事,俗稱大噴子...
但也正因為如此,得罪了不少人。
所謂五十知天命,但謝縉卻似乎一點都沒變。
靖難成功後,謝縉是第一批投效朱棣的官員,朱棣也被後者文采驚豔。
比如已經準備開始修錄的《永樂大典》,朱棣就有意讓謝縉主持。
朱棣也有意予其大學士之名,進入內閣。
只可惜,蘇謹卻與其意見相左。
“謝縉去日報司,不是咱們早說好了嗎?”
蘇謹無奈苦笑。
他不讓謝縉進內閣,一方面是知道,老謝一旦進了內閣,日後的下場不會太好,
二來,他的性格太急躁了,不適合輔政,尤其是一念之間,就能掌握百姓生死的一部天官。
最後蘇謹至多妥協,允謝縉大學士之名,但不能主持一部工作。
“可是,讓堂堂大學士去印報紙,這未免也有些太大材小用了吧?”
“大哥,你要是信我,就聽我的。”
蘇謹神色鄭重:“而且,你太小看報紙的威力了,現在顯現的不過冰山一角,日後你就會明白日報司的重要性。”
“好吧。”
朱棣習慣性的妥協,“就先按你說的辦。”
旋即話鋒一轉:“那咱們就擬定一下內閣的人選,改元之後就開始運轉。”
“好。”
當即兩人湊在一起,呱拉著商議人選。
內閣的人選並沒有太多爭議,很快就定了下來。
六部目前出五個人,分別是兵部(代管)姚廣孝,吏部徐增壽、禮部、工部蘇謹,戶部鄭賜,以及刑部李仕魯。
任亨泰之前上表請辭告老,朱棣雖沒同意,但也沒將他列入內閣人選。
再加上農閣、學閣、醫閣的陳亞、路確、匡顯,和御史臺的景清,文官正好十人。
但是武將就顯得有些凋零,只有徐輝祖和李景隆二人。
沒辦法,建文朝的時候,能打的武勳就被老朱殺的差不多了,要不然朱棣也不會打的那麼順利。
而郭英、耿炳文戰後均上書表示請退。
他倆一個是真的老了,幹不動了,另一個則是怕被朱棣清算。
朱棣是武將出身,自然不願看到文官一家獨大。
在他的要求下,郭英被再次召回,就算當個吉祥物,也得給朕坐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