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5章 許圭下江南 (1 / 3)

在蘇謹的‘威脅’下,百官們倒是沒再敢給朱棣添堵。

但無論朱棣還是蘇謹,他倆心裡都清楚,這事想要辦成可沒那麼容易。

說白了,還是沒錢鬧的。

驅退百官後,蘇謹直接進了御書房。

這裡,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年沒進來過了。

老朱的痕跡,早在朱允炆時期,就已經蕩然一空。

朱棣進駐之後,這裡擺著最多的居然是兵書。

蘇謹也沒心思緬懷過去,和朱棣抓緊時間開始商量下一步的佈局。

翌日,朝會如常進行。

只不過這一天,朱棣趁著昨日的餘威,繼續落實了好幾個‘專案’。

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就是那批‘引薦官’。

當年,方孝儒為了養名,恢復前朝舊制,大力推進薦官制度。

這就導致朝中,很多官員根本不是科舉出身,卻身處要職。

對於這些人,朱棣的處置辦法倒是沒有搞一刀切,全部幹掉。

他在登基之初,就聽從蘇謹的建議,恢復了檢校制度。

這一個多月下來,這些引薦官做過什麼,有沒有能力,一目瞭然。

再配合錦衣衛的密報,朱棣已經能清晰的掌握每一個人的情況。

對於那些庸官、派系官,沒犯什麼大錯,卻也能力不足的,直接清退,並永不許參加科舉。

對於貪官、罪官等,依律處置,且三代直系親屬不允為官,不允參加科舉。

不過對於一些確實在做事的官員,雖然數量不多,朱棣並沒有直接清退。

他下旨這些官員罷官留任,只要經過半年後的考課,可恢復官身。

而空出來的這些官職,則被這些年中試而做不了官,身家也還算清白的那些進士、舉人填補。

朱棣心裡清楚,將來這些人也遲早會結成派系。

但至少現在能用,即便到了將來,也絕不會被那些士族壟斷。

這才是最重要的。

水至清,則無魚。

水至渾,則無命。

這是一個度,需要去慢慢把握。

之前朱棣大肆獎賞功臣,和處決前朝餘孽的時候,唯有一個人被悄然‘放過’。

方孝儒。

不是朱棣畏其名聲,朱棣也壓根不想用他,但這個人留下來,朱棣有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