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判斷到底有多少埋伏,陳性善立即下令撤退。
直到後撤十餘里,再沒有看到追兵出現後,他才鬆了口氣。
“要不是本官發現的早,及時下令撤退,今日必遭叛軍埋伏,幸甚幸甚。”
他身後喘著粗氣,差點沒跑斷氣計程車兵要是聽見這話,估計當場就得譁變!
孃的,老子在大營待的好好地,連鋪蓋都沒放下,就被你攆出來跑了個負重馬拉松!
這他孃的敵人面還沒見到,捱了幾炮就又回來了?
你到底圖了個啥?
更讓人無語的是,就在剛剛陳性善下令撤退的時候,朱高煦部借勢發動反擊,準備嚇唬嚇唬他。
結果沒想到直接俘虜了五千多人....
這陳性善哪裡是來追殺的啊,這分明是來送溫暖的啊...
就連遠處的徐輝祖和郭英收到訊息後,也納悶了。
難道,這陳性善也是‘自己人’?
怎麼滿世界都是‘自己人’?
朱棣在道邊留的那一千多人,不過是用來掩護朱高煦安穩撤離的,本就沒打算和陳性善交戰。
他們帶來的炮本不多,剛一見面就消耗了幾近一半的炮火。
領頭的千戶本準備丟完剩下的炮彈就撤退,可沒想到對面那十萬來人居然跑的比他們還快?
千戶都傻眼了。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朱高煦已經命人就地反擊。
可沒想到僅僅千餘人的一個反衝鋒,對方竟然連打都不敢打,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都快?
順手,還留下了五千多來不及跑的俘虜...
這操作,直接給朱高煦整不會了。
但送到嘴邊的兵源,朱高煦不吃掉都對不起自己。
這可不是明末的軍戶,一個個像破落戶似的,戰鬥力還不如百姓。
這可都是正兒八經,極具戰鬥力的大明衛所兵!
但既然這些士兵這麼有戰鬥力,為什麼輕易就投降了,連反抗都不反抗?
究其原因,士氣。
士氣來源於兩個方面,對勝利的渴望,以及充足的糧餉。
明軍不過萬,過萬不可敵。
但自靖難開始以來已經年餘,在李景隆的‘神操作’下,這些士兵哪打過一場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