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細細思量著翟善之言。
他懂點軍事,但也不是那麼懂。
對於打仗這種事情,他都是從書中獲取的知識。
不過他從不認為自己是趙括之流,只會紙上談兵。
相反,在文官的吹捧下,讓他一直認為自己的本事絕不會在那些名將之下,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一展身手罷了。
不過還好他對打仗這種事毫無興趣,不然大明第一個留學生,可未必是朱祁鎮。
對於派李景隆去偷襲北平,他表現出的態度是無可無不可。
此刻他心中唯一所想,仍舊是在如何平衡朝中勢力,至於朱棣?
呵呵,灑灑水啦。
耿炳文雖然能征善戰,但在爵位上天然比李景隆矮了一頭,一旦合兵一處,到時候誰聽誰的?
這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況兩人分屬於不同勢力,到時候一旦出現不必要的內耗,這才是朱允炆最不願看到的。
分兵之策倒也不錯,如果能夠速襲攻下北平,斷了朱棣的後路,那他就是喪家之犬,朝廷也再無後顧之憂。
“好,就這麼辦。”
“擬旨,著長興侯耿炳文繞行平陽府,到達真定後接管防務,務求奪回保定;
著曹國公李景隆交割真定防務後,速襲北平,務求一戰而下!”
“臣等,遵旨!”
安排完這些,朱允炆才笑著看向方孝儒:“先生,一會朕就命人將東宮灑掃出來。”
“不必如此勞煩”,方孝儒笑笑:“予老臣一間書房,一席臥榻即可。”
此刻的方孝儒心潮澎湃,沒想到臨老臨老,居然能為科舉出題,這是何等的風光?
出題校檢天下士子,這是對一個文人文采最高的肯定!
尤其他這個連科舉出身都不是的人。
他已經做好決定,一定要拿出最高的水平,來好好考一考這天下士子。
他將自己的目光,盯在了上一次恩科的試題上——截搭題。
常規的考題已經滿足不了他,他需要出一道更難的題,否則怎麼能看出他的水平?
當夜方孝儒連家都沒回,直接住進了東宮的書房裡,按書索驥,想著怎麼難為一下這天下士子。
朝廷加開恩科的訊息,很快就傳遍整個大明。
為了照顧路遠計程車子,恩科的開考時間足足延後了兩個多月,至四月初九才考第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