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海風吹上了陸地,越過了海岸,飄過了應天府,沿著長江南下,盤旋在和州上空,久久不散。
和州屬太平府直轄,附近曾有個赫赫有名的地名——採石磯。
歷朝歷代攻破應天,都必須先佔領採石磯,朱元璋當年攻集慶(南京元朝稱呼),就是派常遇春攻下的採石磯。
而現在的採石磯,有另一個重要作用——鐵礦。
這裡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馬鞍山鐵礦。
大明建國以後,國家重要的鐵礦全被老朱嚴密封控。
最初收歸戶部與內廷共同管理,後來又全部收到內廷。
老朱殯天后,朱允炆自然直接接手。
不過他對這些東西沒什麼興趣,只是象徵性的派心腹太監去接管了礦區。
這些心腹太監,被稱為礦監,主要就是負責管理礦區,負責開採和運輸。
由於朱允炆的不重視和疏於管理,僅僅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這裡就變得烏煙瘴氣。
這些太監們不能生兒育女,也沒有什麼政治前途,一朝得權,自然拼命往懷裡摟銀子。
原本鹽鐵專政的鐵礦,幾乎已經形同虛設,很多走私計程車族、豪商只要行賄,就能輕鬆的弄出大量的鐵礦。
而現在這些行賄的人群中,多了一個叫做晉王的身影。
在忙著推廣新種的時候,朱棡就已經私下成立了四家三晉商行,專行購買鐵礦石一事。
僅僅不到建文二月,已經從和州先後運出十餘批鐵礦石,秘密押往黎城。
可即便是這樣,也遠遠不夠蘇謹需要的吞吐量。
要不是擔心運量過大引起懷疑,朱棡真有心一次就弄個幾千車出來。
但至少就目前來說,也算暫時解了蘇謹的燃眉之急,不至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朱棣回到北平以後,命朱高熾秘密成立商行,並在西山開採煤礦。
而朱高煦則被他派往雲州一帶,於當地監督開煤,等待起事。
而這兩支煤炭商行的最終走向,也是山西黎城太行山脈。
朱棣離開北平的時候,找了一個肖似他的人裝瘋,回來之後也沒有露面,而是替下了那個人,繼續裝瘋賣傻。
忍,就是他現在要繼續做的事,直到那一天到來。
隨著一車車的煤炭運往山西,時間緩緩來到建文二年六月。
第一批推廣的土豆開始收貨,朱棡立即命人開始回購。
尤其是種糧,全部高價回收。
今年的天氣不太好,化凍的晚,以至於土豆下播比計劃足足晚了半個月。
不過好在還有時間,在收購完種糧之後,看到收成如此豐厚的百姓,紛紛跑到各地縣衙,要求購種。
而這一次,不止是土豆,第一批番薯也隨之一同種了下去。
剩下的,就是靜等幾個月後的收穫。
收穫糧食的同時,也是復仇的開始。
而身在北平知府衙門的張昺,還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麼,正在向京城寫奏疏:
“臣張昺啟奏,燕王失瘋已久,然命數無礙,為防事變,以求萬全,臣請拿下燕王,回京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