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與民貸房之策一經實行,確實頗有成效。
百姓解決了住房的問題,戶部拿到了政績,且充實了國庫。
而能參與其中的商人,透過錢莊也賺的盆滿缽滿。
就連蘇謹,都在其中分了一杯羹。
沒辦法,誰讓所需的水泥、紅磚等物都出自鳳陽呢?
就連施工隊,大部分用的都是蘇謹在鳳陽的人馬。
不過這些商人顯然並不滿足於此。
朱元璋曾明令禁止,除了蘇謹和朝廷,任何私人不得經營、建造水泥廠。
但是這些商人有的是辦法。
你朝廷不讓我們建水泥廠?
行啊,那你朝廷總能建吧?
於是,在戶部、工部牽頭之下,無數個水泥廠在南京周圍拔地而起。
這些商人只需要想辦法參上幾股,或者直接透過衙門的渠道拿貨,就能‘便宜’許多。
不出幾個月,蘇謹的水泥廠份額慢慢開始縮小,最後甚至沒幾人在鳳陽拿貨。
蘇謹自然不把這些蠅頭小利看在眼裡,也懶得和他們計較。
可這些人愈發得寸進尺。
他們已經將目光放在了錢莊上。
做實業,哪裡有玩金融來錢快?
應天府的錢莊他們伸不上手,也不敢伸手。
可回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呢?
隸屬浙江的十數個府,統統將目光放到了朱允炆的身上。
畢竟這件事,名義上可是朱允炆牽頭在做,同時負有監督、管理之職。
當這些人滿意的從東宮出來,不由得紛紛感嘆:
“二皇孫果然有乃父之風,御下寬容,實乃明君是也!”
而朱允炆也很滿意。
與民貸房之策在應天做的如火如荼,飽受好評,為自己在朝中立下了政績,且民間頗受百姓愛戴。
尤其是經過今天之後,此策又能迅速在浙江多府推行。
朱允炆相信,不出幾年,當與民貸房之策推向全國,整個大明朝的百姓都將對他感恩戴德!
孰不知,他這是給自己埋下了多大一顆雷...
而此時,蘇謹在幹嘛呢?
他看著眼前的隋越,將一封敕令交給了他:
“陛下洪恩,念在爾等驅逐倭寇、戴罪立功的份上,不予追究爾等之罪。”
隋越抱緊手中的敕令,他清楚自己這條命是誰救下來的,一臉感激的向蘇謹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