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言為定!”
蘇謹之所以同意,是因為知道他攔不住。
上輩子多少人不同意遷都,恨不得撞死在朱棣的金鑾殿上,可這位爺,可曾動搖過分毫?
他太清楚這位爺了,那就是一旦打定主意,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倔驢。
但蘇謹最大的倚仗,還在於自己。
北京也好,南京也罷,所顧慮的無非是交通不便,南北溝通不夠順暢。
但別忘了,現在大明各地的鐵路基建都在動工。
雖然趕不上前世的高鐵,但較之水運馬駝不知快了多少?
只要常備大軍穩定,不需幾年,一旦任何地方出現動亂,大軍就能做到朝發夕至!
到時候,掌控南北就不再是難事。
上輩子總有人說,大明亡於遷都,如果當時大明國都還在應天,就不會有叫門天子的事。
亦或者說,崇禎若是從北京撤到南京,還能與建奴分庭抗禮,至少也能學南宋苟安一隅。
蘇謹覺得,這話對,也不對。
當時的大明,除了趕上小冰河期這種天災年代,
最主要的原因是,無論朝堂還是地方,早已經爛在骨子裡了,和國都在哪裡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要不是邊軍將領養寇自重,建奴算個嘚兒。
別說佔去大明的江山,沒吳三桂開關放人,他們還想進京城?
大明之亡,那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天災**、朝廷**、土地兼併,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有,絕不是遷都那麼簡單。
如今隨著蘇謹到來,他相信只要朱棣願意聽他的,就不會再出現這樣的事。
也許有一天大明還是會結束,但絕不會是因為屈辱。
在朱棣的心裡,只要謹弟同意這事,那一切都好辦。
他倒不至於畏懼蘇謹,而是想要做成這件事,沒有謹弟的協助,那可就太難了。
“陛下,營造新都的事先不要露出口風,這些年先加緊鋪設鐵路,鐵路線一成,遷都之事就可以提上議程。”
“知我者謹弟也,我也是這麼想的。”
朱棣想遷都,一方面的原因,固然是要限制江南官員勢大,避免重現南北榜案那樣的事端。
另一方面,是他看到了海峽對大明的重要性。
在他的心中,對大明未來的海峽控制,已經有了初步的構想。
遷都以後,以北平為核心,透過天津衛、威海衛,牢牢控制朝鮮半島以北的海峽,保障大明邊疆無憂的同時,還能把觸手伸的更長。
而南方則以南京為中心,以南京六部指揮排程,透過鬆江、泉州、漳州、廣州、瓊州、交趾,牢牢控制向南的海域。
“謹弟,你以前曾說過一句話,朕到現在還記著。”
蘇謹一愕:“什麼?”
“僅僅靠軍士守備疆土是不夠的,大明戰艦所到之處,才是帝國的邊疆。”
聞言,蘇謹笑了。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