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雜談】【淮南子】......等古籍之中都有寫過這東西。
但其中形象,有些不一。
就著剛剛那大黑魚顯化原型來說。
【民俗雜談】中有一篇說,這鰲魚其實是真龍兒子裡的老大。
獨佔鰲頭,說的就是它。
也有一篇說。
鰲魚不是龍的大兒子,但它也是兒子,是龍跟一條大鯰魚所生的。
陸鼎之所以會記得這些,主要是前世看鬼吹燈的時候,看到了鐵頭龍王,一時好奇。
就去找了找。
結果還真找到了。
原型便是這鰲魚。
而且,還有一點相似的是,鰲魚,住的地方正是古籍中的‘黃河’
喜歡潛伏其中,用它那堅固的大腦袋撞過往船隻,給人撞的船毀人亡。
【鰲魚,棲黃河之底,大者長七十丈餘,身黑,披甲,頭硬如鐵,襲過往商船.........】
也是因為腦袋硬這個特性。
舊時古人,喜歡把它的形象印在盾牌上。
這裡面還有個小故事。
說,最開始這種形象,出現在起義軍中。
起義軍嘛,比不得正規軍。
所以武器用料,肯定是要劣質一些的。
只能透過這種方式,暗示士兵。
‘都聽好了啊,你們這盾上的玩意兒,叫鰲魚,龍王爺的兒子,牛逼的很,腦袋硬的能砸核桃’
‘到時候打起來了,你們就拿著這盾牌擋就行,誰來都不好使’
然後,士兵就相信了嘛。
也算是鼓舞士氣了。
等真打起來的時候,起義軍跟正規軍對上。
正規軍計程車兵,揮舞著大刀說‘我這刀重八斤六兩,削鐵如泥,吹毛斷髮,你他媽的投不投降,不投我剁了你’
起義軍士兵,一手持盾,一手拿著有缺口的刀‘你吹牛逼呢,見過什麼叫鰲魚盾嗎,還寶刀,我讓你砍,砍的爛算我輸’
然後兩邊啪啪啪啪一頓打。
你還真別說。
那刀砍下來還真讓他擋住了。
反手,起義軍計程車兵,拿著手裡崩刃的缺口刀,就給人砍了過去,結果還卡在了骨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