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第二次桂林之戰二
雖然曹宗瑜在南征軍之中的地位,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哪怕是張軒心中已經預設了。但是不管別人怎麼想,曹宗瑜很有自知之明。他決計不敢有逾越之舉。
所以曹宗瑜在戰事之上,很多決定都相當大膽的,但是在政事之上,在很多地方都謹小慎微。
不管怎麼說,從湖南過來的張先壁不敢違背曹宗瑜的命令。曹宗瑜也就完成了對這小十萬夏軍的整合,隨即一聲令下準備攻城了。
在攻城之上,曹宗瑜並沒有玩什麼花招。而是規規矩矩的打,就好像當初圍攻開封府一樣,各種各樣的攻城器械,火炮火器,甚至連穴攻放崩之法,也很少用。原因很簡單。
是因為桂林附近數水環繞。與河流距離太近了,下挖幾米,就有泉水湧出來。
這樣的情況之下,放崩之法根本不可能用。
而曹宗瑜主攻之處,還是在南門。
數個營頭一起動手,再加上本地徵召的民夫,很容易就在陽江上游挖開一條水渠,將陽江上游的水引走了。桂林城南邊,被依為護城河的陽江一干涸。曹宗瑜立即下令無數士卒一起動手,將無數土方,填在陽江河道之上。
雖然寧遠橋被拆除了。
但是在陽江河道之上鋪出了遠勝過寧遠橋面的攻擊面。
張先壁帶著本部人馬護送著無數攻城器械,雲梯,井欄,呂公車如是等等,大多與城牆高度相差不大,一個個就好像是螞蟻簇擁著的巨人。而後面還有大大小小一排火炮壓陣。
一門接著一門噴射火焰來。一個個炮彈炸在南門之上。崩開了大片磚石,將明軍壓制的抬不起頭來。
桂林南門,被當初張軒撤退的時候來了一記狠的。那一個棵大榕樹本就弄的奄奄一息,幾乎要死了。好容易大半年才緩過勁來,當初枝葉籠罩南門的場景也看不見了。只是斜裡伸出兩條招搖的枝葉,好像是像人們證明,它還活著。
不過,熬過去去年的戰火,看樣子熬不過今年的戰火了。
南門雖然是主攻,但並非說其他各門就沒有進攻了,特別是桂林城東就是灕江,林察干脆將船橫在灕江之上,用火炮轟擊城頭。雖然這些船隻承載能力的原因,每一艘船上並沒有多少大炮。但是依然有隆隆的炮聲從遠處傳來。
曹宗瑜遠遠的看著城頭上明軍,已經一波又一波衝上的夏軍,在心中暗暗估算,暗道:“這桂林城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瞿式耜再厲害此刻,也是巧婦難為
無米之炊。在近十萬士卒的進攻之下,桂林城在風雨飄搖之中,而這樣的情況,更會讓守城士卒計程車氣加速崩潰。或許還能堅持一兩日,也會因為在士卒趨利避害的本能,而無限提前。
“三日。”曹宗瑜心中判斷。“三日之內,這桂林城必破無疑。”
就在曹宗瑜在前線躊躇滿志的時候,張軒在廣州終於可以睡一個囫圇覺了。
說實話,張軒萬萬沒有想到,坐鎮後方,是比領兵打仗還操心的事情。
在梧州一開戰,傅上瑞幾乎就在張軒眼皮底下辦公,凡是關於軍事的種種,張軒都一一過目,各處轉運糧食,軍需物資等事情,張軒全部盯著,為了這一件事情。張軒一連罷免了三個知縣。
讓下面地方官才恍然大悟,在夏軍的軍官,與明朝的丘八,決計不是一個地位。
明軍文官地位高,雖然因為朝廷體制崩壞,讓一些武夫如左良玉騎在文官頭上。但是根本上的認知卻還是一樣的。對軍需事務,很多人並不著急,但是張軒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什麼是軍國大事。
有張軒的督促,各部誰也不敢調鏈子。甚至說各地的軍需轉運都超額完成了。讓曹宗瑜在前線沒有後顧之憂。
但是這並不能讓張軒完全放心。
縱然張軒知道,張軒不相信別人的能力,也不能不相信曹宗瑜的能力,張軒自己領兵打仗的本事,很大一部分都是曹宗瑜傳授的。曹宗瑜在這上面是張軒的師傅。
張軒自忖即便自己在前線,未必能做的比曹宗瑜更好了。
但是該擔心還是擔心。
一來擔心瞿式耜不是容易對付的人。二來擔心戰場之上的意外太多了。各種胡思亂想,源源不斷。
如果他在前線指揮做戰,大抵是沒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