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北線無戰事二
張軒心中微微一嘆,有些遺憾。
如果說,張軒言語之中沒有真情實意卻也是假的。
他與袁時中相交,雖然剛剛開始,有些心機。但是接觸的時間長了,袁時中對張軒非常相信,這種信任也讓張軒非常感動。再加上戰場之上相互配合。自然有一些戰友友誼。
而今變成君臣之間畢恭畢敬的情況,讓張軒有些失落。
不過,這也必然。
對臣子來說,與皇帝保持相對距離。是保全自身的必然。以袁時中的性格,這樣做,也是必然。
張軒整理一下思緒,說道:“大兄來的正好,與我一起去襄陽,與高大人好好議一議。”
張軒帶著袁時中,回到襄陽城之中,高士衡早就在這裡等候多時了。
“臣高士衡拜見陛下。”高士衡行禮說道。
張軒說道:“高大人免禮。”
高士衡在這一戰的作用也很大。不要看高士衡戰績不錯,但是高士衡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個文官,他的戰績,更多的時候。是統領全軍,支撐前線將領所需的物資無缺。
而並非真的領兵出戰。
這一次也是如此,張軒統領大軍作戰,後勤支援全部是由高士衡負責。高士衡的能力得到的充分的發揮。
在數十萬人的後勤支援民夫籌措,被高士衡安排的井井有條。
這看似平常,但是真正做過的人,才知道難度之大。
故而張軒對高士衡非常客氣。
所有人坐定之後,張軒示意讓鄭廉。
鄭廉先向張軒行了一禮,說道:“陛下,諸位。清軍的情況已經弄清楚,濟爾哈朗已經撤軍了,大概在三五日之內,就能撤到了洛陽。以臣對清軍糧食儲備的判斷。在半年之內,濟爾哈朗沒有再次南下的實力。”
“張相,已經上報,半年之內,可以向襄陽一線補充五萬新兵。”
“也就是這一戰之後,半年到一年之內,是北線應該沒有戰事。”
張軒聽到這裡,點點頭,說道:“對鄭廉這個說法,兩位覺得怎麼樣?”
高士衡說道:“臣以為極是,只是有一點問題,就是樊城還沒有修建好。恐怕襄陽一線所需的兵力要多一點。”
張軒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張軒想抽調北線的兵力。已經不是一日兩日的,對於這一點,袁時中才回來,大抵不知道。但是襄陽這邊卻都是知道的。
張軒點點頭,對袁時中說道:“大兄,你怎麼覺得?”
袁時中行了一禮說道:“清軍從信陽退去,而退過許州,以臣之見,清軍不會在許州停留,估計還會停留在黃河一線上,信陽城高池深。只需留守數千士卒,依靠信陽三關,足以抵擋清軍南下。”
“臣部下,三萬四千將士,足以在陛下麾下聽用。”
張軒與袁時中,高士衡商議之後。
袁時中所部與王光恩,王光泰兄弟所部,都被順流而下。
這些都安排好之後,卻不想一個新的問題再次出現了。
鄭廉急忙忙的過來說道:“陛下,重慶方面急報。”
張軒皺眉說道:“怎麼回事?”
鄭廉說道:“賀將軍來報,吳三桂收降不少殘明士卒,收攏了不少船隻,水陸並進,圍困重慶城。四川水師大敗,重慶水道被截斷。已經成為孤城之勢。”
張軒並不知道,令吳三桂進攻重慶,牽制夏軍的命令,是濟爾哈朗下的。
但是戰術銜接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濟爾哈朗與張軒交戰正烈的時候,吳三桂已經在準備了,但是準備僅僅是準備了。雙方訊息有些延遲,當吳三桂進攻打到最高潮的時候。
濟爾哈朗已經退兵了。
不過,張軒不想了解這一點。他只知道該怎麼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