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潤澤立即派人去向鄭親王求援。
不過,一會兒功夫,鄭親王就接到前後兩封求援密函,讓他剛剛大破夏軍的好心情,頓時化為烏有了。
就在許都猛攻祖澤潤的時候,鄭親王也在督促各部猛攻鄧和所部。
就在鄧和下定決心之後,他選擇了撤退。
但是臨陣撤退,立即讓與清軍接戰的黃朝宣所部崩潰了。
後面的軍隊,僅僅是承受兩側的騷擾,但是最前面的黃朝宣所部,要承受三個方面的進攻。在撤退的時候,被抓住破綻了。被數百騎從側翼突破,下面的事情,就不用說了。
立即維持不住陣勢了。
在騎兵面前,步兵維持不住陣勢,黃朝宣所部又不是許都早就佈置好的撒星陣,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黃朝宣所部的敗兵,幾乎倒衝夏軍軍陣,清軍在後面緊跟著,看樣子,就要將鄧和所部一下子沖垮了。這個時候,鄧和出現在第一線。他不退反攻,帶著也個營三千多人馬反衝了回去。
鄧和的這個舉措,讓清軍大吃一驚。
鄧和的出擊,將正逃向軍陣的潰兵,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甚至有不
少被倒捲回去了。
本來在身後驅趕的清軍,立即撞進潰兵之中。
有潰兵吸收騎兵的撞擊力。
騎兵最致命的武器,就是速度,沒有速度的騎兵,誰都能來捏一捏,其中自然包括了鄧和。
用八旗精銳,何鄧和所部打混戰,並不大合適。清軍見局勢不利,就撤了出來。倒不是怕了鄧和,而是這邊撤出來,那邊的騎兵就夾帶著風雷之色,硬生生的衝了過去。
鄧和又結陣廝殺一番。
說起來,鄧和指揮大軍作戰能力,的確有所欠缺。但是這種數千人的小規模作戰,卻是老辣多了。
因為很多經驗,是鄧和用生命換來的,有的是別人的生命,也有的是自己人的生命。
就這樣鄧和要緊牙關,墜在大軍最後面,迎接後方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打到最慘烈的時候,鄧和的親衛都換了三遍,鄧和放眼看去,連一個熟悉的人影都沒有了。
如果不是鄧和身份尊貴,不知道有多少人拼命也要保護住鄧和,鄧和早就死了。
當然了,鄧和從小到大,遇見過不知道多少次生死局,各方面都平平的他,想要活命,就只能與人拼命了,對拼命,鄧和可以說是拼命有道,對危險有極其敏銳的嗅覺。
這才能讓他在混亂之中活了下來。
也是鄧和的大旗,如狂風暴雨之中一個桅杆一般,在大海之中,載沉載浮,時不時的埋入海浪之中,時不時的飛躍在雲霄之上,讓所有士卒都看得見。
看見了心思也就安定了,心思安定了,也就不再混亂了。
只要不混亂,穩定住心神。什麼都按部就班,就能將訓練場上的效果發揮出來。雖然清軍從四面八方攻來,重重疊疊的,就好像是剝皮一般。一路走來,幾乎步步是血。但是真正說起來,有現代思維的張軒,對軍事訓練要求最高。
如果單單算訓練時間的話,清軍八旗的訓練時間,未必比張軒所部的訓練時間長,強度大。而在其中重之又重的,就是佇列陣法的訓練。
畢竟清軍八旗雖然強大,但是他們的強大,更多是一仗仗打出來的磨礪出來的。而不是訓練出來,訓練的因素也有,但不是主要因素。比不得夏軍。
只要鄧和麾下將士能將訓練場的表現全部發揮出來,不,哪怕僅僅發揮出來一半,今天這局面就能支撐過去了。
只是訓練場之上,是訓練不出強軍的。很多人上戰場之後,能將訓練場上的表現,發揮出一兩層,就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