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天下名將李定國五
孫可望目光看過所有將領,看他們也沒有意見,說道:“既然如此,馮雙禮,你與龍爺走一趟。”
“是。”馮雙禮說道。
這一路軍隊統領就是馮雙禮,龍在田為副,在打下雲南之後,龍在田的地位急劇下降,老人家的身體也不是太好。不過龍在田是雲南人,又多次出入貴州,可以說是活地圖了。
故而孫可望一定要帶上他。
孫可望這邊有動靜。李定國不可能不知道。特別是他收復龍氏之後,即便是明軍是一條強龍,但也決計不能瞞得過龍氏這種地頭蛇的耳目。
李定國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心中不驚反喜了。
“終於到了這個時候了。”李定國不知覺的緊緊握拳。
到了而今的時候,李定國也不由的緊張起來。
孫可望在雲南總共有二十多萬人。留守雲南數萬,分兵出七星關數萬,又分兵走黃草壩數萬,而今孫可望在普安城下的人馬,不足十萬,戰兵大概在七八萬上下。
這個數字是李定國觀察孫可望營地算出來的,或許有些誤差,但是武昌不會太多了。
雖然孫可望還佔據優勢,但是優勢已經從數倍,變成了兩倍。
而且孫可望的營地,也很有特點。
是因為地勢的原因,孫可望的營地沒有鋪展開來,而是一字排開,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將營地鋪展開來。
這也就是說在這個狹長的穀道之中,正合了一句話,那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可以說,李定國還沒有到達這裡的時候,觀看這一片地勢,就是已經決定了,在這裡來一場大戰。
他之所以做這樣的選擇,也是有原因的,在這樣的地方,兵力鋪展不開,即便是有再多的兵力也只能依次使用,故而兵力多少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兵力的精銳程度,反而非常重要的。
李定國做這個決定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張軒分給李定國的萬餘人馬,大多都是精銳老卒,決計不比大西軍精銳差多少,甚至要比張獻忠在的時候,大西軍精銳要強多了。
這就是李定國下決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李定國等到現在才發動,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要挫動孫可望的銳氣。
孫可望在雲南養精蓄銳,氣勢洶洶的,士氣正旺,不想讓他們碰碰釘子,恐怕不好應對。而且也想讓孫可望分兵,孫可望分兵越多,對李定國越有利。
畢竟,雖然在這樣的戰場之上,人數並非最重要的因素,但也是相對重要的因素,能消弱一點,就消弱一點。
至於李定國給安坤的一月之期,原因也很簡單,李定國估計,一個月之內,他要麼能打贏孫可望,如果不決勝,他只能撤軍回貴州死守了。
畢竟雲南與貴州之間的通道,雖然不多,但也不少。李定國鎮守的地方,也並非沒有地方可以繞過的。所以一個月之後,安氏的決定,就不重要了。這才有一月之約。
李定國知道事不宜遲,立即召集本部所有將領。說道:“而今的局勢,你們也都知道了。南京淪陷,江南為東虜所有,襄陽交戰正酣。大將軍沒有軍隊來支援我們。”
“但是我們卻至關重要。”
“一旦貴州不保,大將軍將腹背受敵,大局將毀於一旦,我等都是大將軍親信,一旦大局傾覆。我們家小,卻不知道流落於何處?”
“你們也有家在南京的嗎?南京之事。你們也都知道了吧。”
李定國此言一出,已經有一些在下面暗暗飲泣了。
不過,張軒所部總體來說,安置在南京的並沒有多少。具體大部分,安置在寧波,金華,武昌一帶,還有長沙,兩廣一帶,故而定居在南京的人並不是太多的。
但不是太多,並不代表沒有。
恰恰相反,南京是國都所在,只有官階比較高,資歷比較老的人,才能留在南京。
所以在李定國眼前的比例並不是太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