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敵我雙方數量上的差距。
張軒不得不派許都在襄陽以南接應,隨時準備水道支援。或者防備清軍繞過襄陽南下。
同時,在信陽戰事也打響了。
清軍一支偏師想要拔掉信陽這個釘子,袁時中主力尚在,而且清軍的僅僅是偏師,雙方在實力上的差距並不是太大的。故而信陽之戰,卻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
一時間好像分不出勝負來。
但是這裡的局勢很容易受到其他方向戰事的影響。
張軒要處理的還有江西方面的事情。
也辛虧張素一直在江西任職,在江西本地相當有影響力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張軒廣東軍隊,進入贛州之後,就被擋住了。
聽說,為了這一件事情,張素也用雷霆手段,殺了好幾個大員才壓了下來。
只是大軍進入江西之後,張軒這邊的準備也被清軍兩面夾擊拖延住了
,只能暫時停下腳步。
這個時候,對張軒來說一個好訊息來了。那就是李輔國終於來到武昌。
說起來,李輔國也不容易。他從揚州城中出來,到達武昌城下,可以說是千辛萬苦,不僅僅要躲清軍,也要躲夏朝官府,誰知道而今各地官府之中到底聽誰的。
錢謙益能一力把持朝政,可以說門生故吏遍天下。大部分文官都是錢謙益門下的。
這份影響力從不能小窺的。
所以李輔國來到比預計的要晚上數日。
不過,來了就好。
李輔國到了武昌之後,連忙沐浴更衣,換上了宦官服色,與他的乾兒子一起,對張軒宣旨。
張軒立即請了武昌城之中所有的文武官員來接旨。
李輔國朗聲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國事艱難,賊人犯闕,徵南大將軍鄭國公忠勇可嘉,特以召以勤王,望大將軍能深解朕憂。”
如是等等。
也不是太長,就是一封勤王詔。
不過這封勤王詔一出來,卻幫了張軒大忙了。
張軒從廣東一路而來,說實話,是非法行為,違反朝廷體制的,只能說事急從權而已,雖然王龍願意合作,但並不意味著張軒繼續東進的話,其他人就願意合作了。
否則張素為了這一件事情,也不會動用刀兵解決問題了。
而今有這一封勤王詔,張軒的所做所為,就是合理合法了。
即便錢謙益阻攔,張軒也有說法了。
張軒接過聖旨之後,一番謝恩就不用說了,李輔國似乎也著急了,直接問道:“大將軍,陛下在揚州日夜盼著將軍,卻不知道將軍何時南下?”
張軒說道:“此去東進,是要防清軍渡江,故而我已經派了周輔臣將軍帶領本部人馬東進,只要有周輔臣將軍在,清軍決計不可飛躍長江的。”
李輔國笑道:“如此甚好,卻不知道大將軍何時去主持大局?”
張軒心中一嘆,暗道李輔國果然是一個激靈人,聽出了張軒的推託之意。
並非張軒有意推託,他家人老小,都在南京,張軒豈有不擔心的道理。只是而今湖北的壓力也不小,清軍大舉壓上來,第一波攻勢還沒有過去。張軒這邊輕舉妄動,一旦清軍打破襄陽,張軒非但不能救東南,恐怕湖廣之地,也不能保全了。
只是道理是這個道理,在這種君臣氛圍之內,卻不好直說,張軒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說?難道說湖北戰事危機,皇帝哪裡就先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