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東歸
風吹閣樓,無數掛在屋簷下的風鈴叮叮噹噹做響,悅耳之極。不過張軒卻沒有心思聆聽。
他細細研磨,一點點在宣紙之上寫字,所寫的都是: “楊展,楊展,楊展”
一時間不知道寫了多少個。
只寫的手腕有一點酸沉的時候,才放下了筆。心中暗道:“想不到蜀中有如此英雄,我怎麼不知道啊?”
是的,張軒細細搜尋自己的印象,決計沒有聽過楊展此人。
正因為與清軍交過手,才知道清軍,特別是八旗軍是多難對付,或許之後的八旗弟子 都是無能的代名詞,但是這個時代正式八旗最鼎盛的時候。想打贏他們的確太難了一點。
楊展卻憑藉數縣之地,與豪格打得有來有往,相持不下。
這樣的人才,張軒怎麼不想收到自己的囊中。
“這樣的人才,為什麼歷史之中沒有怎麼痕跡?是我帶來的蝴蝶效應,還是本來的歷史就是如此的。”張軒心中暗道。
似乎在這個時代越長,張軒對歷史的感覺就越模糊,對這一點遲遲不能斷定。不過他隨即將放在一邊了,這些事情想不明白,就無須想明白了,反正不是大事。
對於明清之間的歷史,張軒只聽過大名鼎鼎的張獻忠屠川。
這個說法在後世似乎有很多爭論,但是張軒早已知道,這決計是胡說八道。因為而今的四川大戰,雙方動則十幾萬人,正當這些人馬不吃不喝,所用的糧草輜重,自然是取於四川本地。
如果四川已經被屠殺殆盡,這樣的戰事根本組織不起來。
只是張軒並不知道,四川並非張獻忠所屠。但是四川人的確被屠殺了,那什麼是誰做的?
清軍似乎有意遮掩,但是四川人的抵抗從來是最激烈的,就比如楊展。最少豪格班師回朝的時候,楊展還活著,至於肅親王一箭定西川的傳說,是真是假,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知道楊展全勝之時,麾下民眾就有百萬之眾。
即便清軍大舉進攻雲南的時候,四川明軍還反攻重慶,想要牽制清軍人馬。這持續十幾年的堅持抵抗與四川最後變成無人區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有多少關係,就不知道了。
京師的訊息也傳到這裡,張軒對於暫時不攻四川的決策,也很贊成。原因很簡單,連續不斷的作戰,不僅僅消耗物資,還消耗士氣,人總不是機器,從南征
以來,張軒已經感到了南征各路人馬打仗太頻繁了。對士氣消耗很大,不僅僅是百姓需要休養生息,連軍隊也需要休養生息了。
當然了,休養生息並不以為軍隊不訓練,這是兩回事。
楊展與豪格雙方再次大大出手,勝負難分之際,張軒在貴陽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在張軒拉攏下,貴州土司以安氏為主,貴州士林以馬氏為首都他已經投向了大夏,高一功也接管了貴州庶務,大興屯田。想要自給自足,減少從後方運糧的麻煩。
畢竟貴州的道路難行。糧食消耗很大。
屯田或許不能保證貴州能夠糧食自給,但是卻能大大減少後方的消耗。
“大將軍,高將軍來了。”鄭廉說道。
張軒說道:“讓他過來吧。”
“是。”鄭廉說道。
一會功夫,高一功就走了過來,行禮說道:“拜見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