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棄成都二
李定國死死的盯著吳三桂的眼睛,似乎想從吳三桂眼中看出來一絲不對。
只是不知道是吳三桂的道行更高深,還是吳三桂所言的是心裡話,反正李定國是沒有看出一絲不妥。
也沒有從吳三桂的話語之中,看出一絲破綻出來。
這數年來,李定國與吳三桂打交道最多,所以他明白,吳三桂在清軍之中的特殊情況。
張軒一直想讓吳三桂投降,也就是基於此。
不過,李定國從來沒有想過,如果吳三桂退到西北,將會是什麼局面。
但是吳三桂肯定不會做清廷的忠臣的。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清廷與吳三桂之間,早就有了心結。
即便吳三桂退回去,就願意相信吳三桂嗎?
估計夠嗆。
李定國沉吟了一陣子,說道:“此事幹系重大,需要稟報陛下才能下決定。”
吳三桂說道:“既然如此,我們暫且休戰如何?”
李定國遙遙頭說道:“成都城再堅持十幾日,還是可以的。”
李定國擔心是緩兵之計。
吳三桂說道:“好。”隨即一甩衣袖離開了。
隨後數百騎跟在吳三桂身後,死死的護衛住吳三桂,一行人就此回到了成都城中。
李定國回到大營之中,只是將賀虎頭叫過來,將這一件事情說給他聽。
賀虎頭聽了一時間,也難以決斷,他似乎覺得放走吳三桂,對大局更有利,但是吳三桂而今幾乎是甕中之鱉,彼此交戰這麼多天,雙方手中都沾了對方的血。
這樣輕悄悄的放走,不說別人,賀虎頭都覺得非常難受。
正如李定國所言,這樣的大事,必須要張軒來做決定。
於是乎有信使,順流直下,不過數日,就到達了揚州城下。
張軒看了之後,原封封還,僅僅在上面寫了一句話,就是:“將在外,君令有所部受,將軍在外,朕不遙制。”
只是張軒並不知道,他在寫下這一行字的時候,成都城中有了新的變化。
吳三桂一回到成都城中,就點齊了所有騎兵三萬多人,這些騎兵新老摻雜,但是老底子都是當初關寧鐵騎。
還徵召了,成都城中幾乎所有的牲口,帶了三萬步卒。
這三萬步卒,也是如此,都是吳三桂的老班底,其中四川人並不多,甚至很少,更多的四川人都被留在成都城中了。
李定國圍城,圍三缺一,放開了北方一條大路,當然了暗中也有不少埋伏。
吳三桂趁著夜色棄了成都城,向北逃竄,李定國有一點措不及防。
夏軍各種埋伏頓時出來,兩邊殺出,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在逃命之中,爆發出非一般的力量,硬生生的抵擋住了兩面夾擊,逃出了成都城包圍圈。
一夜鏖戰之後,李定國正準備下令追擊的時候,成都城門大開,各級川軍將領向李定國投降,並呈上吳三桂親筆書信一封。
李定國開啟一看,卻是成都城中各種物資清單,除卻騾馬之外,其餘都在,一絲也沒有少。
其餘的什麼也沒有說。
面對成都城中數萬降軍,還有府庫之中可以供應大軍消耗年餘的物資,李定國只是下令道:“不用去追了。”
之所以不去追。
原因有二,一是吳三桂在突圍戰之中,打出了應有的水平。讓李定國知道,吳三桂不可輕辱,而且吳三桂所部,徵召了全軍之中,幾乎所有的馱馬。
全軍輕裝,帶著物資不多,速度極快,除非騎兵去追,否則追不上,但是李定國麾下的騎兵並不多,追上去了,也未必能夠打贏。
二來,就是吳三桂留下的攤子。
數萬降軍,如此多的物資,如果整理好了,李定國麾下計程車卒憑空多了不少,大軍也可以擺脫湖廣糧草供應,西路軍也有了更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