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馮雙禮說道:“戰事打到這個地步,吳三桂決計支撐不了多長時間的。他此刻約王爺相見,必然有詐。”
馮雙禮如此一說,下面的將領紛紛應和。
李定國說道:“吳三桂一困獸,還能弄出什麼花樣嗎?說不定是約降。”
李定國立即下令休戰,持續十幾日的戰事終於有了中場休息的時間。
成都南城之外,吳三桂帶著五百騎,李定國也帶了五百騎,雙方五百騎都留在後面,吳三桂與李定國單騎相見。
吳三桂當初也是衝鋒陷陣的猛將。而李定國也不是吃素的,雙方大軍就在百步之後。雙方只要一動手,在一瞬間就能衝過來。
李定國與吳三桂都騎在在馬上,相互打量。
吳三桂先說話,說道:“李將軍久仰久仰。”
李定國也說道:“吳將軍也是久違了。”
雙方還是第一次見面。
雖然在戰場之上也是遠遠的看過了,但是距離太遠了一點。這也只能看一個身形輪廓而已,只亞歐此刻才能看清楚對方的長相。
在此之前,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李定國說道:“吳將軍此時來見我,是要投降我朝嗎?”
吳三桂說道:“非也。只是有些事情,下面的人做不了主,要我們當面談才行。”
李定國微微一笑,說道:“說來聽聽。”
吳三桂說道:“我想與李將軍做一個交易,我將成都城還有城中數萬川軍,乃至於滿城百姓讓給將軍,將軍放我一條生路,容我西去如何?”
李定國冷笑一聲,說道:“吳將軍想得太好了一點吧。而今你不過是甕中之鱉?有什麼好說的的。”
吳三桂輕笑一聲,說道:“是,我是一隻甕中之鱉,但是將軍想要打破這個烏龜殼,需要多長時間,一月,兩月,三月?還是更長時間?”
“將軍在成都城下耽擱這麼長的時間,還能不能參與中原之戰,我吳某人雖然不是什麼名將,也做不到張巡一般,但是成都城中,儲存了全城用一年的糧食,糧食用完,也不是不可以食人的。”
“我吳三桂必死的話,自然要磕掉你李將軍幾顆牙。”
李定國心中一緊,他有一種而今抽刀在手,一刀將吳三桂給殺了的衝動。只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他一眼就看出來,吳三桂是一個練家子,而且實力不淺。
想殺他並不容易。
李定國不得不思考吳三桂所說的話。
真將吳三桂逼到思路上,來一個成都城死戰。耽擱幾個月都是輕,凡戰攻城為下。李定國麾下將士必定死傷慘重。
李定國就失去了參與中原大戰的機會。很可能在這一次北伐之中的成果,僅僅止步於四川了。
這對李定國與李定國身後的政治集團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這並不足以說服李定國。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李定國固然有私心,但也不會讓私心越過公心,而且真當張軒是傻子,
張軒雖然在政事上大張旗鼓,似乎在軍中並沒有什麼動作。
但實際上,張軒對軍中佈局卻是謹小慎微的,無所不入。以講武堂為根基,向全軍蔓延,李定國根本不可能將這事情隱瞞下去。
李定國說道:“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我是不會答應的,吳將軍可以回去整頓兵馬,以待來日大戰了。看看到底是吳將軍更勝一籌,還是我李某人能得先手。”
吳三桂說道:“當然了,我知道這不夠,如果說寫一封稱臣的奏疏給南朝皇帝如何?”
李定國冷笑說道:“何須如此麻煩,吳將軍開城投降,難道我家陛下,還能少了吳將軍俸祿嗎?”
吳三桂說道:“李將軍當初也是一方之主。自然知道寄人籬下的滋味,我此去不過漢中,徑直去西北,以我麾下數萬人馬,西北能盡歸我有。到時候貴國與清廷大戰中原,西北方向的隱患,就不用擔心了。如此豈不是兩全其美之策?”
“我在清廷之中,身處嫌疑之地,又收攏西北之兵,想來清廷也不會信我。將軍只需放我一馬,就能盡分清廷西北之兵。”
“一舉而兩得,何樂而不為?”
話到此處,已經說完了,該如何決斷,就是李定國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