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于成龍
祭拜過皇考陵之後,張軒帶人一路南下,巡視過往府縣。可惜都沒有人煙,即便有零星人煙,也如同野人一般。
即便是臨潁城也是一樣。
當初的臨潁小城,早就不成樣子。
即便是臨潁城中間那個裝載兩千斤銅鐘的鐘鼓樓,也頹廢的倒下了。
也不知道,是因為張軒將銅鐘給拆了,還是沒有人的維護,這座城池堅持不下去了。
張軒又下令維護張家祖墳。
畢竟不管願不願,張軒已經與臨潁張家聯絡在一起,不說別的,就算戰場之上,為他捨生忘死的臨潁張家子弟,張軒就覺得他應該給臨潁張家一個名分。
從此,臨潁張家就是大夏皇族。張家子弟都是宗室子弟。雖然而今臨潁張家子弟也不多了。大概也只剩下百餘個男丁了,大部分還是孩子。
宗室子弟這個名分,足夠張家在大夏發展起來,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家族了。
從臨潁到了汝南,情況就有所變化了。
最少在汝寧城中,就有了地方官,乃是汝寧縣令。
張軒看著汝寧縣令,說道:“你叫于成龍嗎?”
這三十多歲人漢子,說道:“秉陛下,微臣正是于成龍。”
張軒說道:“報一下你的履歷。”
于成龍說道:“臣乃傅大人麾下,於昭武三年朝廷效力,王將軍反正,臣參與過,太原投誠之事,乃是臣一手經手的。”
張軒聽了,心中大吃一驚。他之所以對於成龍感興趣,是因為于成龍的名字,這個名字他依稀聽過。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于成龍居然是傅青主的左右手。做間諜做的很成功嗎?
張軒說道:“既然有如此大功,朝廷自然有封賞,怎麼而今卻是一縣令。”
于成龍說道:“韃子南下,殘害百姓,臣與東虜不共戴天,但是臣乃是舉人出身,細作之事,非臣所宜為。當初是不得已。而今天下一統,東虜不過劫灰之餘,臣自然要走正途。”
張軒聽了,點點頭說道:“不錯。你只要為朝廷好好辦事,將來有你的前程。說說汝寧的現狀吧。”
于成龍說道:“是。汝寧城中有百姓老弱萬人左右,乃是汝寧府所以人丁聚集,軍中無法安置,這才奏請朝廷。衛王權且任臣為汝寧縣令,招徠百姓,安堵婦孺。”
張軒說道:“才有萬人嗎?”
萬人在後世不過一個大村莊而已,即便是張軒當初在汝寧的時候,也透過汝寧一府,拉起了過萬人馬。
這過萬人馬,都是壯丁。
一想起當初老班底。張軒心中一嘆,對鄭廉說道:“查查軍中,有多少汝寧老兄弟。有的話,給假讓他們探親吧,連帶河南老兄弟一併。”
張軒準備休兵,而東虜也沒有能力打下去了。
今後一兩年時間,不會有大的戰事,真好讓當初老兄弟回家一趟。
雖然他們大多估計都沒有家了。
但也算是一個念想。
隨即張軒跟著于成龍,走在汝寧城中,與臨潁城一樣,汝寧城中也是破破爛爛的,其實就當初張軒駐紮的崇王府附近有人氣,更多地方,與意外沒有什麼區別。
甚至在城中,還有野獸出沒。
于成龍身邊也不過幾十個壯丁,即便是于成龍本身都佩劍。
倒不是為了震懾亂民,更多的是來防範野獸。
讓張軒一時間有些唏噓。
“百姓衣食住行如何?”張軒問道。
于成龍說道:“城中多有房舍,住的的地方是有的,冬天已經過去了,衣服也夠穿,只是糧食不夠。衛王派臣過來的時候,讓臣帶了幾百石糧食。而已經不夠用,臣再次行書樞密院,樞密院方面說,臣乃是內閣下屬,不應該向樞密院討糧食。”
“臣行文內閣,卻是越級上奏。內閣告訴臣,要透過河南巡撫上奏,只是而今河南一地,尚未太平,河南巡撫一職尚且空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