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翻身上馬,一拉韁繩,遠遠的看著大夏的旗幟,目光似乎穿過了無限遠的空間,看到了北京城,心中暗道:“我會回來。”
雖然他這樣想,但是他心中也明白,他這一輩子,估計回不去了。
“走,回大同。”
順治帶著騎兵返回大同城,此刻大同城之中,已經能走已經差不多了,成為一座空蕩蕩的城池。
清軍有秩序的撤退,幾乎將大同百姓掃地而空。
畢竟,在草原之上,什麼也沒有,都要人力來完成的。
而歸化城一帶,是草原上能夠耕種的地帶,這也是清軍不選別的地方,偏偏選歸化城的原因所在。
這大同百姓自然能充實歸化城人口。
更何況,而今清廷之中,蒙古人佔多數,已經超過了滿族,即便是維持平衡來說,順治也願意多引進漢民。
將漢民全部歸屬於八旗之下,或隸屬於漢軍旗,或者乾脆成為滿八旗的包衣奴才。充實人力。
“在草原之上重建二十四旗,不,應該三十二旗。”順治心中暗道:“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回八旗。”
甘肅一代,還在吳三桂手中。
這一帶從來不是大清經營的重
點,貧瘠的幾乎鳥不拉屎。但是而今順治哪裡有什麼挑選的餘地。
扒到碗裡都是肉。
順治之所以想重整八旗,就是為了整頓軍務。畢竟一路又是撤,又是退,各方建制早就亂了。
不整頓一番,他這個皇帝就不知道各部麾下有多少兵了。
至於如果將吳三桂融入大清朝廷體系,這一件事情還要好好斟酌。
順治正想著,卻見不少老弱被士卒壓了出去。
他眉頭一挑,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士卒立即行禮說道:“陛下,這些人都不能帶走,上面命令,就地處決了。”
順治眼睛一掃,卻看清楚了,這些漢民老的老,小的小,根本不可能帶上路,即便帶走了,到了草原上也沒有什麼用處。
對八旗來說,入關劫掠是輕車熟路,該怎麼做,都有一定之規,而今距離東虜當初最後一次入關劫掠,也不過十來年的功夫。
他們都還沒有忘記這些習慣。
比如,對那些無用的人該怎麼處理?帶不走的人該怎麼處理?一個字,殺。
順治卻心中一動,暗道:“報應嗎?”
順治的確是一個信佛的,他看似對張軒所言什麼也不在乎,但是不同話在不同的人口中說出來,影響力是不一樣的。
從尋常人口中說出來,順治連聽都不聽,但是從張軒口中說出來,由不得順治翻來覆去的想,心中暗道:“本朝入關數年,就被趕出來,莫非真是我朝殺戮過盛,仁德不足。”
這個念頭一深入順治的心中,就無論如何拔不出來了,他說道:“不用了,放了他們吧。”
放了他們?這命令讓這些士卒一陣猶疑。似乎不明白。
如果不是他們聽見陛下所言,就要懷疑這是怎麼回事了?
圖海說道:“陛下的命令你們不聽嗎?夏軍就要來,這些老弱病殘留給他們,豈不是正好消耗他們的糧草。”
“打了一年了,夏軍的糧草也不多了,說不定他們巴不得我們殺了他們,好為他們節省糧食。”
圖海這個解釋一出來。
下面的將領都恍然大悟狀,說道:“陛下英明。”
順治見狀,心中輕輕一嘆,也沒有解釋的意思。很多時候也解釋不明白,只要下面做便是了。
隨即這命令傳遍全城,有一萬多老弱病殘都留了下來。順治就帶著最後一部清軍撤離的大同城。
就在清軍撤離大同城不久,高元爵帶著本部人馬,直抵大同城下。只是他看到大同城,已經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