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兵,是他唯一的選擇。
曹宗瑜沉吟一會兒,說道:“臣以為,當陛下領軍,統率三軍,大張旗鼓出居庸關,大軍直奔大同,做出與東虜決戰於城下的樣子。”
張軒聽了,心中一動,暗道:“我已經說了,大戰已經打不起來,為什麼還要打這大同之戰?”他一轉念,頓時明白了曹宗瑜的意思,說道:“好一個虛張聲勢。”
而今的情況張軒財政困難,但是清軍的財政就不困難嗎?
張軒的財政困難,不過是後面維持不下去,非出亂子不可。但是真如羅玉嬌的所言,西北的造反是真造反,江南的亂子,借幾顆人頭,就能平定下來。
總之,還在張軒預料之內。
威脅不了大夏的江山。
就好像明成祖北伐的時候,山東唐賽兒起義,對明成祖的軍事行動,有影響嗎?自然是有的,但是很重要嗎?
不重要。
但是清廷卻不一樣了。
清廷而今如果不是大夏重兵壓境,他們自己未必不會弄出內訌來,而今的清廷成為一個汗廷,乃是愛新覺羅家族與黃金家族合股公司。
只是蒙古人那麼想給愛新覺羅家族當狗嗎?不過,因為大夏的威脅而已。
大同這一戰,清軍即便勝利了又如何,不過是保全大同一隅,而一旦失敗,恐怕歸化城都待不住了。
天下之大,就沒有他們容身之地了。
權衡利弊之下,順治很可能,在大戰之前就撤出長城。
如此一來,夏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九邊形勝之地,可以藉助明朝的防禦工事,也就是長城,駐守長城一線,可以省卻很多兵力。
如此一來,華北這邊就穩當了。
曹宗瑜說道:“陛下說笑了,不過陛下經營有方,我朝財大氣粗,我朝勝得起,也敗得起,但是東虜卻不敢再有一敗了。”
張軒說道:“既然如此,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了。”
隨即張軒一聲令下,攻克北京之後的大軍,就開始調動了。為了達到虛張聲勢的效果,這一次出征大同的聲勢弄得極大。
出征的大軍,橫跨北京城,耀武揚威,將奉天城樓下,接受了張軒的檢閱,大軍一營一營的經過,一直從早上走到了晚上,這才堪堪過完。
出了北京之後,兵分數路,如果有人在天空之中俯視的話,就會發現凡是北京城向西北的道路,都已經被大軍填滿了。
很多地方,相距三五里,就有一支軍隊,無數支軍隊並排而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浩浩蕩蕩,幾乎無可阻擋。
在主幹道上,還有無數炮車,首尾相接,幾乎好像一條鋼鐵巨龍一般。有人用畜力,也有士卒推著。到了居庸關更不一樣。
李定國早就在這裡等候的。
在這裡等候的,還有李定國麾下的所有騎兵。
張軒好久沒有看過,這麼多騎兵了,一眼看過去,整個山谷都是騎兵,幾乎看不到邊,這些騎兵或許因為有太多降軍,戰鬥力還有欠缺,但是用來裝樣子,還是可以的。
張軒又令李定國放出大量探馬,圍殺大同附近的所有清軍探馬。
如此一來,大同附近清軍探馬與夏軍探馬的廝殺,更加激勵起來。
張軒其實知道,憑藉夏軍騎兵的實力,是不可能做到遮掩戰場的,不過張軒也沒有想過遮掩戰場。
他不過想打草驚蛇,用這樣的手段,來告訴順治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來了。
夏軍這麼大的動靜,幾乎震動北地,順治即便是聾子瞎子,也會有人將事情塞進他的耳朵之中,更不要說,順治並非聾子瞎子了。此刻早就震動莫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