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北京之戰的序幕二
東虜在遼東的根基太深厚了.
深厚的到了,幾乎傑書振臂一呼,就有不少城池響應。
當然了,鄭成功的佈置有疏漏,也是問題所在。畢竟鄭成功幾乎將所有軍隊都派往了北京方向,遼東自然就有些空虛了。
至於鄭成功回去之後,遼東怎麼打。暫且不提。
李定國大同方向面對的,不是別人,而是順治帝御駕親征。
順治為了擴大統治基礎,總共封了五個輔政王了,傑書,尼堪,博洛,這三個是愛新覺羅家的,吳三桂,吳克善。
可以說,而今誰要是能帶數萬大軍來投,順治不吝嗇多封一個輔政王。
但是將權力分下去太多,自己的權威如何保證。
順治必須御駕親征,用軍事上的勝利來保證自己的地位。
大同保衛戰,就是順治要打第一戰。
當然了,順治很明白,他只能勝利,不能失敗。一旦失敗,恐怕他將來在草原之上,只能成為傀儡了。
所以順治打得很小心翼翼,他幾乎將本部人馬,與蒙古騎兵全部帶出來,大概有二十萬之多,大多都是騎兵。
李定國只能放棄攻大同,謹守居庸關等,北京西北方向雄關,不讓清軍進入北京附近。
順治也做了另外的準備,就是一封求和使團。
李定國不敢決定,就派人送到曹宗瑜這邊,曹宗瑜自然也不敢決斷,將人送到了洛陽張軒這邊。
張軒根本不見使團。
意思也再明白不過了。
按照張軒的本意,想要立即將使團趕走。但是他也知道,後方吃緊到了一定層度了。
雖然北方的秋收,收穫了不少糧食。減輕了一些南方的負擔。但是各種物資的大頭,都是要南方支撐的。
張質的奏疏早就擺在張軒面前了。
而且不是一封,而是一摞。
一封比一封急,說明南方的情況越發不好。
就在剛剛,鑄幣局已經停工了。是因為所有的銀料用完了。鑄幣局乃是張軒軍費大頭之一。但是中國哪裡有那麼多的銀子來鑄幣。
國債也債臺高築了。
張質已經攤派不下去了,幾乎天下士紳,人人聞國債兩字,聞之色變。
兩個最重要的的財源,弄不下去了。
張質直接說道:“如果明年正月之前,不能結束戰鬥,那麼加稅之事,必不可免。”
畢竟張軒休養生息的時間太短了。
國庫積蓄太少,火器大量運用,也造
成了軍費的大量攀升。
但是張軒卻沒有向前線將領透漏一點壓力。或許如曹宗瑜這樣的高階軍官,在後方也是有自己的眼線的。這些事情瞞不過他們。
但是張軒卻不準備催。
原因很簡單,打仗這樣的事情,越催越容易出錯。別的事情出錯,或許還有挽回的可能,但是打仗,很多時候一出錯,根本就沒有挽回的可能了。
更何況,北伐雖然節節勝利,但是依舊沒有到達張軒目標。
可以不對東虜斬盡殺絕,但是最少前方有一個比較好的地形利於防守。而北方利於防守地方,是一個人都知道是哪裡?
就是長城一線。
最少將控制線推到長城一線,才有收兵的可能。
否則清軍聯合蒙古人,還有十幾萬騎兵,趁勢而下,北方大地,永無寧日,這樣的情況,是張軒不能接受的。
“這三個月,能打成什麼樣子。”張軒心中暗道:“曹兄啊曹兄,我怎麼指望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