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科爾沁決計不能首尾兩端。如果真的冥頑不靈,草原之上,就不要有科爾沁了。”
傑書聽了,心中大驚,說道:“那麼皇太后?”
順治淡淡的說道:“皇太后會明白朕的用心的。”
傑書頓時有一種與黃臺吉說話的感覺。
挫折最讓人成長,順治年歲雖然小,但是此刻卻有一種遠超旁人的老練之態。
傑書道:“喳。”
順治揮手讓傑書快些去辦。
隨即順治又召見了尼堪。一見面,順治就說道:“而今天下飄搖,朕只能指望王叔。”
“奴才不敢當陛下如此。”尼堪說道:“奴才在夾河之戰臨陣脫逃,陛下不罪就是莫大恩德了。”
順治說道:“王叔哪裡的話,形勢使然,不得不為,哪裡是王叔的錯。”隨即順治將一封聖旨拿出來,說道:“王叔請看。”
尼堪開啟一看,卻見上面寫道,封傑書,尼堪,博洛三人為輔政三王。輔佐皇帝處理天下大事。
順治說道:“而今大清的江山,靠朕一個人是扶持不起來的,只能叔王了。”
順治在政事上明顯成熟了不少。
而今跟隨大軍撤出來的清軍之中,兩黃旗佔據了四分之一,與順治掌握的漢軍加起來有二分之一。
但是剩下的幾個軍頭,就是尼堪,博洛,傑書。
傑書不過是禮親王代善的餘蔭而已,成不了什麼事情。尼堪是百戰老將,手中精銳不少,是最大的一股,而博洛從遼東退過來的軍隊,也有不少將士。
不過,總體來說博洛也算是後起之秀,他麾下有不少正黃旗的人,順治覺得自己能夠掌控的了博洛。
他看似將三王推上去了。
但是實際上,他們三人只是輔政而已。與多爾袞時代是完全不同了。
而且正如順治所言,他現在能夠信得過,也只有愛新覺羅家了。
尼堪說道:“陛下想讓臣做什麼?”
順治說道:“大軍行動遲緩,朕想請叔王先行一步去歸化城,將那邊清理一下,想來而今局面,很多蒙古人自然會不服。叔王就要讓刀劍讓他知道,大清雖然敗於南朝,卻不是他們能夠招惹的。”
“奴才明白。”尼堪說道:“請陛下靜候佳音。”
“叔王此去小心。我們還是需要蒙古人。”順治說道:“朕相信,該怎麼做,叔王自有分寸。”
尼堪也明白。
而今大清只剩下這一點
殘兵敗將,更是打一點少一點,自然要後備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