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奴興起,到而今,遼東大戰幾十年。這精兵強將都是打出來的,雖然三順王一系出自皮島,但是軍中也是廝殺好多年的老卒。
夏軍與之比起來,的確不站便宜。
只是曹宗瑜所依仗的,就是軍中訓練嚴格,甚至可以說嚴苛了。還有火器犀利,前面士卒批甲,長刀長槍開道,後面士卒用火銃攢射。還有大量手榴彈之類的爆炸物砸出去。
這就是雙方反應速度的不同了。
在朝鮮交戰之中,清軍也嘗試過手榴彈的威力,但是真正大量裝備,還是在遼東。這固然是產量問題,也是反應速度的問題。產量問題就不用說了。
清軍火器生產,繼承了明朝,分工部造,內造,還有各地軍造。只是各地經濟沒有恢復,各軍自己造的東西,幾乎兒戲。
真正能依靠的,也就工部造,與內造,還有新設的北京炮廠。
他們三處的生存能力,不能與一個南京製造局,更不要說廣東局了。再加上,清軍根本沒有一個部門專門管各軍裝備什麼。
即便是遼東清軍反應過來手榴彈好用,但是要推廣開來,卻靠個人重視,而推廣手榴彈,乃是阿濟格的主意。
而阿濟格而今被打翻,踩上一萬隻腳,他所提倡的,不管對錯,都是要被否定的。
而手榴彈本來就是夏軍先裝備的,只是沒有那麼看重而已,見清軍也重視了,頓時反應到樞密院,樞密院將手榴彈,列裝為全軍都要配給的武器,不過半年功夫,就生產出數百我那枚。每一枚不過幾
十錢而已。
雙方以數人,或者數十人為一隊,在無數帳篷,與營帳之中反覆廝殺。
耿繼茂也集結了中軍,將中軍的所有帳篷營帳全部推掉,列陣營地。
只是夏軍在曹宗瑜的指揮之下,已經打出了氣勢,就如下山虎一般,勢不可擋的衝了過去。
而清軍昨夜就驚魂未定,而今早上也沒有進滴水,只顧廝殺。又沒有佔據優勢,自然有幾分擔心。
如果不是他們知道,這樣的局面之下,轉身就跑,只會死的更慘。只能咬著牙拼殺了。
層層疊疊的甲士護衛著曹宗瑜。
曹宗瑜身後,一杆兩丈高的大旗,迎風飄揚,
曹宗瑜身邊不時有箭矢飛過,這說明曹宗瑜的位置是相當靠前的。曹宗瑜指著耿繼茂的將旗說道:“誰為我殺了耿賊。”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將出列說道:“末將願往。”
曹宗瑜一看卻是,王光泰。
當年守鄖陽的王氏兄弟都在曹宗瑜麾下,王光恩在南陽抵擋清軍武關方向,有可能清軍。
而王光泰就在曹宗瑜麾下。
王光泰固然比不上哥哥,但也是一員猛將,只是有些老了。
王光恩先是義軍,後投明軍,後投夏軍。是羅汝才一個時代的老將,王光泰比他稍稍年輕一些,也相差不大。
歲月如流水,將當年義軍三傑,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都雨打風吹去,同時一併吹去的,就是如王光恩,王光泰這些從崇禎七年之前,就已經起兵的老將。
雖然,這些老將,已經打不了幾年的。
但是老愈彌堅,如果列陣而戰,估計不是一些從講武堂出來的年輕將官的對手,但是如此混戰局勢之下,這些年輕軍官,還真不如老將表現好。
曹宗瑜說道:“就有勞王將軍了。”
王光泰得令之後,就從軍中抽調了五百甲士。
全部是板甲。
雖然在夏軍之中,火器為王,對板甲並不是太重視,但是並非沒有裝備,不過這些甲士更多是高階將領的衛士。
曹宗瑜親兵之中,就有千餘甲士,一身盔甲長刀大槊,能不能打,不知道。但是樣子的確威武。
所以,樞密院,內閣,皇宮,所有值勤計程車卒都一身板甲。光可鑑人。
不過這個時候,王光泰殺出,卻顯示出這板甲雖然被火器剋制,但並非一無是處,最少在肉搏之中,還是所向披靡的存在。
只見王光泰數百人,就好像是一根利箭一般,義無反顧的向耿繼茂所在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