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阿濟格已經南下遼陽,坐擁從朝鮮撤回來的數萬大軍,看這個情況,心中暗罵一聲,卻也無可奈何。
他即便是想放棄金州衛城也不行了,原因無他。金州衛已經被圍了。憑藉金州衛的實力,決計不可能突圍了。而且金州衛的人馬,都是滿洲老底子,雖然八旗子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遼東人。
對於清廷來說,八旗人丁不足,遼東人,漢軍旗也被他們當成嫡系人馬,不少很多在清廷入關之前,就投靠東虜的人,被東虜當成遼東老人,即便是漢人,也是很得重用的。
幾乎派往各地的方面大員,除卻少部分之外,其他都是八旗,漢軍旗,遼東人。這三個圈子還有相當大部分的重合。
阿濟格不能不救。
因為不救的話, 容易失人心。
阿濟格思考了片刻,想了後面有多爾袞做後盾。頓時心中有底了。
這一段時間多爾袞在瀋陽,也不是什麼也沒有做,而是瀋陽作為東虜的老巢,即便是傅山能力出眾,也不可在瀋陽得到太多的訊息,多爾袞首先聯絡了北方野女真,以糧食武器等,大手臂徵召了萬餘野女真。
這種深山老林之中的野人,一直是東虜另外一個兵源。
如果單單論身體素質,即便是白甲兵也未必能比得了,這些在東北深山老林之中活下來的野人。只是打仗並非僅僅靠身體素質,更靠兵甲器械。在這上面,八旗勝過他們百倍,不過用這些人武裝之後,讓他們衝陣,的確是妥妥的人形怪獸,大部隊都是能披三重甲,還能活動自如,衝殺無礙的強人。
要知道敢披三重甲冑,都是一等一的悍卒,不用說,三重甲冑防禦力如何,單單是負重最少有幾十斤之重。帶著幾十斤負重,還能衝殺自如,最少一口氣能戰鬥大半個時辰。
這樣的人,夏軍之中雖然有,但是並不多。
但是八旗之中白甲兵大抵都能。
從這一點上,就看出,為什麼夏軍肉搏戰,打不過清軍了。
這種實力上的差距,除非老老實實訓練數年,否則真得很難匹敵的。
這種優良的這樣兵源,清軍自然不會放過的,清軍一直有從深山老林之中,徵召士卒,但是手段卻有些殘酷,直接從深山老林之中抓出來。而這一次,卻改變了手段,變得溫和多了。
變得派人用糧食,武器換了。
不過這些人,沒有經過訓練,並不能當成主力人馬。
多爾袞沒有調集北京的兵馬,而是從瀋陽當地,再次徵召了一批遼東老人,用從蒙古徵召了一批人馬,當然也秘密的從關內調撥了一批人馬,這一批人馬的總共大抵有五萬上下。
這樣複雜的調動,也只有多爾袞坐鎮,北京皇太后密切配合才行的。
同樣,阿濟格相信多爾袞的實力,有多爾袞在後面坐鎮,他後面決計不會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他就放心大膽了。
帶領本部人馬快速南下。
不過,數日之內,就抵達了金州衛城下。
在清軍還沒有到達之前,馬三寶就已經得到了訊息,首先撤圍,當然了他所做的撤圍並不是從金州城下完全撤走,而是撤到金州城南,加固營寨。能夠承受清軍人馬的衝擊。
其次就是向後方稟報,請鄭成功支援。
故而當阿濟格前腳到了,鄭成功後腳就到了。
於是在三月末,四月初的時候,清軍與夏軍的主力,雙方兵力超過十萬,金州衛以南的不超過五公里的狹長的地帶,兩邊都是大海。在兩側的大海之上,還有夏軍水師出沒。
雙方一時間,並沒有大戰的意思。
只是盤弓臥馬,都在準備著,連呼吸都有著一種緊張的感覺。
鄭成功並不想進攻,因為夏軍進攻能力不足,以步攻騎,是相當的麻煩的。而阿濟格固然不想打,他如果想走,自然是能夠走的,只是不戰而退,卻太失大清的威風了。
而且這不是阿濟格的性格。
一來,遼東對清廷的意義不同,決計不能如朝鮮一般,二來有多爾袞在後面,他也有底氣,他還真想與南朝好好的掰掰手腕。
所以他決計不想不戰而退。
即便不行,以清軍的能力想走,夏軍還真留不住。
不過,即便是想戰,也不會順著夏軍的節奏走。 必須按他自己的節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