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說道:“正在準備,而今還沒有訊息傳來。等訊息吧。”
鄭成功說道:“好。”
就在鄭成功這邊準備利刃出鞘的時候,阿濟格也在漢城默默思量。
一張朝鮮半島的地圖,鋪在桌案上。
阿濟格目光落在一地,正是羅州。
從江華島退了出來之後,阿濟格一直在琢磨朝鮮情勢,對於囤聚濟州島。想以什麼樣的姿態重回朝鮮半島。但是以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來看,夏軍一定要在南方站穩腳跟,而下手的地方,是什麼地方。
必然是羅州。
朝鮮南方三道,號稱三南,就是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三道,這三道之中,其中忠清道,與漢城之間,一馬平川,沒有什麼阻礙。全羅道與慶尚道卻不大一樣。
特別是慶尚道,與朝鮮沿海的平原地帶有一道小白山脈橫隔在其中。慶尚道就地理方面來言,還是相對獨立的。
在阿濟格看來,如果夏軍想先在陸地上站穩腳跟,慶尚道還是比較合適的,至少慶尚道兩面臨海,兩面臨山,雖然也有一些通道,但是隻要佈置好防禦,令清軍無法輕易攻下來。
山地
,海上,在這樣的環境下作戰,夏軍一點也不怕清軍。
所以阿濟格覺得,慶尚道是夏軍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不過,真正大戰的地方,卻是全羅道。
全羅道是由全州與羅州合併在一起的,全州在北,羅州在南,甚至可以說羅州乃是朝鮮半島最南端了,這裡的海岸線十分的曲折,甚至還有大大小小的島嶼出沒,利於海軍,不利於清軍。
這僅僅是其一。
其二就是羅州的地理位置。
小白山脈,在朝鮮半島南部。也是全羅道與慶尚道的天然分界線。雖然小白山脈不是不可以翻越,但是在山中,殘留得夏軍與朝鮮軍,不會讓清軍輕易翻越,即便是能越過,後勤線也未必能保證。
唯獨在小白山脈與大海之間,有一段平原,適合大軍透過,最少不是數千士卒守一個山口就能遏制住的。
而這裡就在羅州治下。
取了羅州,清軍就對慶尚道鞭長莫及。即便清軍對慶尚道還有一些兵力,也只是甕中之鱉。不過等死而已。
只是羅州如此之重要,阿濟格該如何應對。這才是阿濟格一直在思考的地方。
在攻江華道不下的時候,他已經感受到了在戰略層面的被動,有江華島上數萬士卒在,大軍南下,江華島上隨時可以襲擾漢城。
而漢城又是清軍在朝鮮統治的絕對中心。用以掌控漢城附近的平原地帶,也是朝鮮的精華所在。但是如果大軍南下的話,清軍必然分為兩部,而我分,彼合,很容易被人個個擊破的。
如果大面積放棄朝鮮南方,阿濟格也不甘心。
他思來想去,最後決定一個辦法,就是拖。而今正是夏季。等到入冬,還有好幾個月時間。
雖然看起來時間很長,但是真正算起來,守城戰,打得經年累月,也未必不能。至於慶尚道,暫且不去管他,讓夏軍一步,又如何。他將目光,從羅州,全州。清州,世宗,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市上。
他心中想著當初漢城之戰。
如果有人倚城死守,他帶領輕騎在外,等夏軍頓兵于堅城之下,未必不能一舉擊破。只是這守城人員自然不能讓八旗子弟去,最好用朝鮮人,但是阿濟格也知道,自己在朝鮮人心中到底是一個什麼地位。
想讓朝鮮人死心塌地為他們效力,以至於至死不渝。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未必沒有辦法?”阿濟格心中思量了好一陣子,有了想法,但是他這個想法,卻要北京多爾袞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