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鄭家富可敵國,這好幾百萬兩,也不是說拿出來就能拿出來的。這是很大一筆錢,讓鄭成功不得不心中有一絲雜念,不過,鄭成功就是鄭成功,他出身豪富,雖然在日本過了一段苦日子,但是那也要看與誰相比。
他可以說是大明頂級富二代。對他來說,錢財遠遠比不上功名重要。
陳永華說道:“只是暫時轉借而已,待入冬之後,朝廷的錢糧必到,那時候,就能填上這個窟窿。”
鄭成功點點頭,不置可否,他對朝廷會不會立即將這一筆錢給填上,表示懷疑,他倒不是懷疑張軒貪財,而是懷疑朝廷財政一轉運轉不開。畢竟張軒爛好人,對民間一直保持徵三餉以前的稅入,縱然在大規模清丈之後,財政收入提高了很多,但是而今清丈的地方還不過,不過,江南,浙江一帶而已。如果雖然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安慶以南,江西諸地。但是想要做好,卻是不可能的。將南方各省全部清丈一遍,非要昭武四年左右不可。有些事情,即便是著急也沒有什麼用。
鄭成功對這方面的擔心,僅僅存了一念而已,他問道:“即便如此,也不夠嗎?”
陳永華說道:“王爺,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了。我們大量從日本購進糧草,德川家已經不滿了。向我們發出了警告。而且糧價騰高,此刻大批吃進,不僅僅耗費頗多,恐怕也要得罪德川家。”
鄭成功輕輕一嘆,心中也明白。
支撐朝鮮南方三道,還有十幾萬大軍的糧食,是一筆多麼多的糧食,
日本從來不是一個產糧的地方。大批從日本採購糧食,日本的糧食價格自然產生了波動。
這種波動對於德川家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德川家自然要做出行動來。
日本情況特殊,德川家未必能禁止各家大名將糧食賣給鄭家,再加上他們也不願意與夏朝為敵,朝鮮與日本相距非常近,所以德川家在日本也是有耳目的,或者說忍者。
甚至就藏在招募的日本武士之中,將戰事情況報給德川家。
德川家對夏清兩國之戰中出現的,數以萬計騎兵,一旦打起來就動用數十門國崩的架勢,嚇了一大跳。越發明白,日本國的軍力,無論對於夏朝,還是清廷都是不夠用的。
但是這種情況,糧價繼續騰高的話,會出問題的。所以他們直接給鄭家警告,而不是阻止。
不過,陳永華之所以停止從日本採購糧食,不是怕了日本。而是沒有必要與日本方面鬧翻,畢竟相當長一段時間,日本都是朝鮮戰場的後勤基地之一。
不僅僅是銀子的問題。
鄭成功問道:“如此局面,陳兄覺得當如何是好?”
陳永華說道:“以下官之見,大軍還是暫停進攻,不過月餘就是秋後,南方三道雖然遭受不少蹂躪,但是也能有一些產出。有這一批糧食,早繼續不遲,待到入冬之後,颱風平息,朝廷的糧草,也可直抵江華島,哪個時候再戰不遲。”
鄭成功想了想,說道:“是好想法,只是下面的人恐怕不同意。”
不是說下面人不同意,鄭成功也有一些不甘心。
一路走過來,從羅州到到漢城城下,只有青州一戰最為慘烈,清軍撤退的意圖,已經很明顯,鄭成功正想一口氣,將清軍趕出朝鮮,然後再整合朝鮮軍政大兵西出,進入遼東。直掏清軍龍興之地。
可不是為了與清軍平分朝鮮而來的。
如果鄭成功本身僅僅是功業未成而不甘心的話,而夏軍各級將領的眼光並沒有那麼遠,他們僅僅是來到朝鮮以來,似乎根本沒有與清軍打過一仗,覺得鄭成功謹慎過頭了。
已經有人暗中稱呼鄭成功為膽小鬼了。
如果頓兵漢江之南,下面的人對鄭成功會更加不滿,這會影響到鄭成功的威信。畢竟鄭成功陸戰主力,並非他自己鄭家軍隊,而是張軒的嫡系人馬。這些人或許畏懼軍法,對鄭成功的命令,不敢怠慢。只是心中到底有幾分服帖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