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炮聲從身後傳來。
梁化鳳猛地轉頭,這炮聲是從很遠地方傳來,在這裡只能聽見模模糊糊的迴音了。在他身邊,道路已經從平地轉為山道了,大軍從他身側蜿蜒盤旋的入山,還有一些山上駐軍下來迎接了。
都是朝鮮人。
當然了這小白山脈,也不是什麼高山大川,坡度並不是太高。但是這樣坡度足夠火器發揮出作用了。即便清軍十萬大軍過來,梁化鳳也可以以一部抵擋,次第撤退,退入群山之中。
畢竟清軍在朝鮮不得民心,已經是非常清楚的事情了。
只是此刻聽來隆隆的炮聲,讓他心中咯噔做響,他很明白,夏軍步陣為了對抗騎兵,佈置的相對很密集,最怕的就是用大炮轟擊。如果大軍交鋒,我方自然有大炮壓陣,不怕對面的火炮,但是而今斷後的那一個營,卻沒有這樣的大炮。
“楊將軍能不能回來?”梁化鳳心中暗道。
此刻他既是擔心,又是興奮。
擔心楊繩祖死在這裡,他畢竟是主將,主將戰死。他作
為下屬,恐怕也免不了軍法處置。
正在他擔心的時候,卻見一隊騎兵從後面追了過來,他看到真切,卻見這騎兵渾身浴血,就好像是用鮮血洗了一個澡。不過他還是能認出來,是他們在夏軍的騎兵。
夏軍騎兵都留在後面了。他從什麼地方來,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梁化鳳連忙上前幾步,說道:“楊將軍怎麼樣了。”
這騎兵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已經站不起來,兩個士卒連忙上前,一手攙扶住。這個騎兵伸手從懷裡掏出一塊布來,顫抖的說道:“將軍,這是楊將軍的遺書,呈給陛下。”
梁化鳳連忙接住,開啟一看,卻見這遺書,不過是從衣服上扯下來的一塊布,上面的邊緣都不光滑,上面用血寫道:“臣將死,不能為諸位兄弟報仇。願陛下莫忘記曹營兄弟,北伐東虜,為兄弟們報仇,梁化鳳此人,才堪重用,為臣之副,臣以朝鮮之事託之,願陛下信之。”
下面還有一個匆忙的落款。
梁化鳳一看,心中一股熱流衝上來,眼睛一熱,兩行清淚流了下來。
梁化鳳是功名中人,但是並非鐵石心腸,他早就打聽了楊繩祖與張軒的關係,自然也知道,楊繩祖臨終之際,這一分推薦的分量有多重,可以說這一封遺書送到南京,他就是名列帝心的一員了。
如此厚恩,讓他如何回報啊。
就在這個時候,下面大隊騎兵衝了過來,大抵有三五千騎,只是到了山先,被山勢所阻擋,只好繞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不過片刻,就有無數騎兵到達,從梁化鳳這裡向山下看去,密密麻麻的,人山人海,一眼看不到邊,就好像是大片片黑色顏料,覆蓋了他們全部視野一般。
不多時一隊人馬,從中間過來,兩側軍隊無不讓開道理,凝神靜氣,不敢大聲說話。
梁化鳳僅僅看軍旗服色,就知道來得是英王阿濟格。
他畢竟是在清軍之中混過的,對清軍之中很多門門道道都十分清楚。看如此情勢,他心中難免有些動搖。清軍來到此處的,沒有十萬,也有五萬,他麾下只有萬餘夏軍,兩三萬朝鮮義兵,羸弱不堪。
如此大軍壓境的時候,他心中難免有些動搖,只是他隨即鎮定下來了,確定了自己的立場。寧可死戰到底,也決計不投降清廷。梁化鳳絕非愚忠之人,他有如此堅決的立場,有很多的原因,比如他已經背叛過一次了,不想再次背叛,也有楊繩祖一紙血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