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姚啟聖說道。
隨即大夏朝廷的戰爭機器就開始了運轉,一是關於國家體制的議論也都平息了,所有人都將精力,放在另外的事情上了。
就是四川戰事上了。
關於官制的改革時候被擱置了。
其實並沒有,只是變的悄無聲息起來。
張軒從昭武二年開始,一直在去世前一年,對官制上動得手腳一直沒有停下來的。在他去世之後,文宗皇帝年間,張軒的各種改革也有一種反彈。大夏官制,也就是從文宗皇帝年間定了下來。
隨即一直延綿到大革命時期,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了。
從南京的信使,一路急行,不過數日,就將張軒的命令傳到了貴陽城中。
而今的貴陽城就是李定國的駐地。
自從知道吳三桂有可能進攻的時候,李定國就已經從昆明轉到了這裡。
雲南的時期,
他已經召集過各地土司,軟硬兼施。雖然永曆在雲南南邊的崇山峻嶺之中,還佔了幾個縣的底盤,還有一些土司與他們有交往。
但是大部分土司都知道,大明朝是回不來了。
有永曆通訊息是一回事,佔隊永曆是另一回事,大部分有腦袋的人,都不會選擇明朝的。
再加上李定國留在雲南的人馬,他對雲南事務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他剛剛來到了貴陽之後,張軒的聖旨就到了。
李定國接旨之後,心中微微感動。張軒的聖旨一下,李定國就成為了整個大夏最有權勢的將軍,所管轄兩省一鎮,兵力在二十多萬以上,軍政一體,麾下數百萬人丁。比起吳三桂絲毫不差。
這種信重,即便是張獻忠當初都沒有給李定國。
當然了,這也是張獻忠勢力最強勢的時候,實力也未必比得上而今的李定國。
李定國心中暗道:“陛下如此信重於我,我自然要讓陛下自己,他們並沒有看錯人。”隨即寫了謝恩奏疏,並上書朝廷,對軍需物資列出一個清單來,都是雲貴總督府缺少的,大多以火器為先。
還要張軒派一批軍官過來。
李定國之所以如此,一來是雲貴總督府之中,適應新火器戰法的人的確不多,二來李定國再向張軒表示忠誠的。
誰都知道,張軒的講武堂之中,培養出來的都是死忠,是天子門生。李定國對張軒信任感激之下,也生出惶恐之意。
如果不得皇帝信任,他這樣的方面重將,決計是沒有好下場的。再加上,他本身就不是張軒的嫡系人馬,故而更加小心謹慎。
李定國安排了這一起之後,才將心思放在征戰之上。
他細細思索一番,立即下令,召集所有土司在貴陽開會。
貴州與四川之間,山路重重,本來就交通不大方便,對於這些土地來說,各地土司才是這裡的主人,而不是吳三桂,也不是李定國。
甚至誰能拉攏更多的土司投降,誰就能夠在交鋒之中,先站上鳳,故而李定國對這一件事情,再重視不過了。
吳三桂也是如此。
兩邊首先都是大派使者,將各地大大小小的土司都聚集在他們這邊。一時間使者來往不斷,唇槍舌戰,彼此廝殺。
什麼都有。
只是距離大軍交戰,還是差上一點的。四川的大戰還沒有掀起。但是朝鮮僵持 的戰場之上,卻有了新的變化。
這個變化的原因,就是清廷給朝鮮投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