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漢城突圍
雖然這一道命令下發,但是到吳三桂哪裡,想要西南戰事掀起。還要一陣時間。多爾袞又安排了對朝鮮戰事的支援。
朝鮮之戰的關鍵,多爾袞一眼就看出來,在於水師。
多爾袞傳令將新近造好的船隻,以及火炮一古腦的加強給黃梧。令黃梧尋機襲擊夏軍水師。
並又從遼東京師,乃至蒙古抽調了一部分人馬,派往遼東,但是一時間卻也是到不了的。不過,清軍在朝鮮的困境還在繼續。
漢江之役,這一場戰事的影響力也傳播開來。
朝鮮各地群情激奮,紛紛起義兵,各路義兵不敢與清軍大隊人馬交鋒,但是清軍大隊人馬一去,留守各地的朝鮮偽軍就被朝鮮人清除了。乃至於從漢城到遼東的道路也被不少截斷了。
阿濟格不得不分散兵力,維持後方的道路,一時間如陷泥澤之中,步步難行。
春風如刀,似乎是世間最強大力量,所過之處,斬斷冰河,破開雪山,漢江冰層就在春風的作用之下,層層破裂開來,漢江通航了,隨即在冰融雪消之下,漢城城牆也頹廢下來,大片大片夯土掉落。
而且土地也解凍,行軍也困難多了。所過之處泥漿翻湧。
而在江華島上的清軍早就在解凍之前,就已經退走了。
畢竟清軍也知道,一旦解凍,他們就被困在江華島上了。
阮進已經接到了周輔臣的命令,早就派人視察漢江水道,隨即船隊逆流而上。不過兩日功夫,就在漢江之上。
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漢江之上帆影重重,只是這相同的景色,落到不同人的眼中,卻有不同的感受。
漢城之中,周輔臣見了這帆影,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十幾天之內,周輔臣心中滿腹煎熬,但是這分煎熬,又不能與旁人。說起來,周輔臣不得不承認,在定力上,比之楊繩祖這等老將,他還差了不少,楊繩祖在漢城之中,每日按時按點處理軍務,巡視城牆之外,就是享用朝鮮美人,與下面將士們一起大被同眠也是有的。
看上去絲毫不擔心的樣子。
不過,看見他們到了,一顆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只是而今,水師船隊雖然到了,但是與漢城之間,還有一道障礙,就是漢城外的長圍。
這一道長圍,乃是土木石塊而成,並不是太高,不過等人高而已,上布火炮,火銃。列兵守衛,又有數處缺口,可以任騎兵突入。這道長圍就是這一段時間的清軍徵召民夫的傑作。
當然了為
了趕工,也不知道有多少朝鮮人死在這長圍之下。
如果想要衝漢城突圍,與水師匯合的話,突圍之戰,就在所難免了。
但是阿濟格如何肯看著夏軍就這樣撤出去。
阿濟格對這樣局面,也不是沒有防備的,在漢江之上出現,夏軍船隻的時候,他就意思到情況不好,故而他提前做出了準備,但是再怎麼做準備,阿濟格有一個問題,就是火炮不足。
張軒對水師非常重視,近乎全軍一半的火炮都在水師之中。當然了,這也有鄭家的原因在裡面。但是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來,夏軍水師火炮之多,縱然這一次派入漢江之中的船隻,戰船不多,但是民船不少。
但是算起來,火炮數量依舊在百門以上。
但是阿濟格這邊,卻遠遠不如了。
說起來,清廷在火炮數量之上與夏朝相比,僅僅是不落下風而已,這還是在清軍俘獲了羅玉龍北伐的諸多火炮的情況之下,但是這一兩年過去了,北京炮廠雖然順利完工,生產出不少火炮,但是與廣東製造局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這種生產能力的差別,也反應在前線火炮數量之上。
而不說朝鮮,整個遼東的火炮數量都不是太多的,因為為了對應前線的壓力,清軍北京炮廠的火炮,都是從優先分派給兩處,一處是京師本地,這是跟班要地,決計不可輕忽,另一處,就是從揚州到洛陽,雙方對峙這一線。
蓋因對面的火炮數量的增加,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清軍不可能不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