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說,周昌並沒有指揮朝鮮軍隊的權力。
但是權力這東西,從來是動態的,沒有說一定屬於誰,既然大批將領都躲在城下,周昌接管過來。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周昌可以不在乎,朝鮮人對他的觀感,但是柳成業卻不能在乎。
他祖上也算是名臣輩出,父親在丙子之亂之中,也立有戰功,親手斬殺過東虜。後來被東虜擄到了瀋陽,死得不明不白。
周昌說道:“柳將軍,今日漢城岌岌可危,有志之士噹噹仁不讓,舍卻柳將軍,誰能久漢陽城,一旦漢陽城破,我不過一死而已,但是柳將軍不念妻兒家小嗎?”
柳成業臉色一變,頓時下定了決心。
正如周昌所言,周昌在城中不過一口,但是柳成業在城中卻是一家了。即便是為了家人著想,也不應該顧慮太多,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決計擋不住清軍的進攻。他說道:“謹遵大人之令。”
周昌以柳城業接管城頭之後,就立即整肅人馬。
如果各級將領俱全,反而不好辦,但是高階將領都下城避炮了,周昌用以朝鮮王依仗,下面的軍官也分不清楚是這王命是真是假,自然從命。
而周昌更是將朝鮮王的儀仗放在了北門城門樓之上,清軍遠遠都就能看見,可謂醒目之極。下面計程車卒都以為朝鮮王不避炮矢,頓時士氣大振,山呼萬歲之聲,如山崩海塌。
聲震數里之外。
阿濟格遠遠的看來,馬鞭一指。說道:“這李家小兒,還有幾分魄力,只是太小看,我滿清大兵了,下令進軍。”
隆隆的炮聲想起,一隊隊騎兵就好像驅趕羊群一般 ,驅趕著些朝鮮俘虜登城,凡是跑得慢的,都被清
軍所射殺了。這些俘虜死多少清軍都不會皺一下眉頭的。
“殺。”喊殺之聲與炮聲聚集在一起,那是一種戰船之上,特有的聲音。
周昌就在城樓之上,遠遠的看柳成業指揮兵馬,心中暗道:“這柳成業還算是一個將才。”
周昌畢竟年輕,謀略縱橫之術,還可以讀書習得,但是領兵打仗之道,卻非短時間能夠學到的。就只能依靠柳成業了。他所能做的就就是坐鎮城頭激勵士氣而已。
“轟。”一顆炮彈打在城樓之上,幾千萬大力,將整個城樓震動起來,一陣陣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的灰塵落了下來,將周昌灑了滿臉。
周昌身邊的人紛紛大驚,他們紛紛勸周昌避讓。
但是周昌巋然不動,說道:“如果天佑朝鮮,則炮矢不近,如果天不佑朝鮮,死於此,與死於城中,有何不同?”
他安坐不動,但是大腿忍不住瑟瑟發抖。
他並非不害怕,之所以這樣做,卻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他在這一次行動之中壓了太多的本錢了,他想要出人投地,卻也知道除卻今日之外,估計沒有更好的機會了。
他決計不能容忍失敗。
第二個原因,他雖然沒有在樞密院,但是南京城之中小吏的圈子,都是相通的。他向製造局的人打聽過了,比如這火炮的準頭,知道這些火炮的準頭,很多時候都是靠天命。
在朝廷引進了不少西洋傳教士,似乎在編制炮表,似乎能讓準頭好一些,而清廷在這方面的進展,比朝廷差一點。
所以一個人想要躲避炮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後撤,如果不能撤的話,在什麼地方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周昌雖然如此想,擔心心中卻暗暗祈禱:“如來佛祖,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只要保佑信男今日一戰活下來,信男周昌周培公,定然為三位重塑金身。”
而朝鮮士卒見周昌巋然不動,都以為是朝鮮王坐鎮,士氣大增,在柳成業的指揮之下,發揮出火器的威力,雖然他們沒有大炮,但是火銃卻是足夠的,無數根火銃從城牆下透出來,一排排打下去。
雖然時不時有不少朝鮮士卒被大炮給打死,打傷,但是清軍的大炮太少了一點。僅僅將城牆敲出一道道裂縫,而這些裂縫一出現,柳成業立即讓人用泥漿灌進去,不過一兩時辰,凍結之後,就堅硬無比。
雖然開春之後,這城牆定然撐不住了。但是而今卻是可以的撐下去。也因為這種快速修復的辦法,才讓漢城在大炮的轟擊之下,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