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墾政,就是百姓可以自由開荒,清廷給與各種支援。
多爾袞本身對屯田並不是陌生,畢竟八旗是農兵合一的組織,多爾袞也是管理過這些事情的。
多爾袞如此獎勵生產,對北方的農業生產有極大的激勵。有時候,很多時候都是相對的,北方貧瘠與南方富庶也是相對的,北方很多地方並非不能種地,而是南方糧食種植成本要勝過北方。
北方農業生產積極性自然要被打壓了。
就如同之前北京一直吃南方的糧食,對北京本地農業就不是太在乎的。
而今南北,關係斷絕,多爾袞用盡一切手段來提升北方農業生產。如此也拉攏了不少民心,對很多百姓來說,誰讓他們吃一口飯,誰就是好人,他們並不在乎頭上是否有一根鞭子,只在乎能不能吃飽飯。
只是這是緩不應急。
一塊生田變成熟田,最少需要三年,也幸好很多地方
都是拋荒不久的。此時復耕,就立即有產出。
但是這方面的收益也是不多的。
所以外財就很重要了。
清廷夾帶裡面雖然有不少大臣,但是真能近乎無中生有的理財之臣,卻是沒有了。面對財政上的缺口。多爾袞自然想起老辦法,就是找一個地方搶上一把。什麼地方,朝鮮就映入多爾袞眼簾。
但是清廷已經以正統自居,很多事情,既要面子,也要裡子。故而朝鮮真要是服服帖帖的話,多爾袞未必有藉口下手。雖然這改變不了大局,但也讓多爾袞有些頭疼而已。
還好,隨即朝鮮就給了他一個大大機會。
朝鮮人所謂北伐計劃,一直在多爾袞的視線之中。而今朝鮮與夏朝聯絡,讓多爾袞立即覺得時機成熟了,無須再忍了。
他立即派人將阿濟格給叫過來。
阿濟格一來,多爾袞就將這些情報遞給阿濟格。
阿濟格看了之後,眉頭微微一挑,一抹喜色從阿濟格眼中掠過,說道:“老十,我們要動手了。”
“正是。”多爾袞說道。
其實他想用多鐸,只是多鐸英年早逝,他也沒有辦法,只好用阿濟格,只是他也知道,阿濟格並不如多鐸那麼老實了,也只能容他了。
“八哥。”多爾袞說道:“朝鮮之戰,要速戰速決,八哥這就準備吧,今冬掃平朝鮮,明春就收兵。”
“小事一件。”阿濟格根本不將朝鮮放在眼裡,說道:“朝鮮從來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之前還擔心堅城不克,而今軍中火炮多了。只需多拖幾門大炮。朝鮮也堅持不了幾日了。三四個月結束戰鬥。決計沒有問題。”
“好。”多爾袞說道:“這一次,就多帶年輕將領了,也讓我八旗年輕一輩見見血。將來都要靠他們了。”
阿濟格說道:“沒有問題。你覺得什麼時候出兵合適。”
“就十日之後吧,我已經派了使者去問責了。”多爾袞說道:“先禮後兵,總要有的。”十天時間間隔,根本沒有讓朝鮮有回覆的時間,不過前後腳而已。可見多爾袞勢在必得之心。
使者什麼的,不過是一個面子活而已。或者是緩兵之計。
阿濟格想了想說道:“十天雖然緊了,但也無所謂。那麼我就下去準備了。”阿濟格也不行禮,就轉身離去了。
隨著多爾袞一聲令下,北京城中的一些人家,再次變得匆忙起來。畢竟而今北京是八旗最大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