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八十七章 四方使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七章 四方使節 (1 / 2)

第八十七章 四方使節

趙承禮身負使命,從朝鮮搭乘商船來到寧波。

還沒有下船,大夏朝廷就知道了。

在明代的時候,寧波是相當重要的一座港口,即便是在夏朝寧波也是很重要的港口,特別是東方諸國的朝貢的使節,如果是從海路來的話都是從寧波來。

趙承禮本質上是冒充朝鮮使節。但是一到寧波就打出朝鮮使節名頭,也看見了其他國家的使節,細細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從寧波來得使節就有三個國家,除卻朝鮮之外,還有日本,琉球。

日本雖然處於德川幕府時代,鎖國令已經下了,但是德川幕府的鎖國令,主要針對的是西方人,甚至鄭家獨佔日本航行,未必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所以日本對外國的事務,絕非完全無知的,甚至還有官方貿易船隻,也就是朱印船在鄭家的庇護之下,遊走在南洋,甚至與越南,暹羅等國家有貿易往來,而這些朱印船除卻貿易任務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收集各方訊息。

對夏朝來說,日本已經觀察很久了。其實雙方雖然沒有官方交流,但是其他方面的交流從來不少。

只是之前夏清之間的局勢還不是太分明。但是在安慶之戰後,誰都能看得出來,夏請之間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

故而德川家也派出一位本家子弟來南京。

不過,日本這一次來,沒有附加的要求,更多是看看而已。隨即趙承禮打聽出來,這為德川家的子弟很是低調,低調到幾乎沒有存在感。

也是,浙江的民風民氣對日本一點也不友好。

比如對很多人來說,倭亂相距並不是太遠。

而琉球尚家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琉球國太小了一點,故而他對大陸之上一心半點的變化都非常的重視,在羅玉龍北伐之前,就來過一次,換了王印,將大明賜給的王印,換成了大夏賜給的。

這是第二次,如果不是因為北伐大敗。琉球人恐怕想要一年一朝貢了。

不過,當趙承禮來到了南京的時候,才發現南京不僅僅有他們三國使臣,多少年都沒有啟用的南京四夷館幾乎都住滿了。

除卻朝鮮,日本,琉球三年之外,還有荷蘭人,安南人,暹羅人,等東南亞小國。

荷蘭人剛剛在澳門敲定了合約之後,立即加開始了與中國大規模貿易。當然了因為歐洲和平而到來的大規模貿易潮,還有些時日,但是這並不妨礙,荷蘭人在

南京事先佈局。

還有安南三家,鄭氏,阮氏,莫氏。這三家之間的關係都不是太好的,故而分成了三撥站了好大的地方。

至於暹羅,占城,等地也零零星星來了幾個人。試探的意味非常濃郁。這也是荷蘭人與夏朝開戰的影響。

特別是林察在安南南方,建立一處軍港,還停留了兩三艘船駐守,雖然人數不多,實力也很小,但是對南方的小國,卻很快意思到了天朝的存在。

讓他們回憶起當年大明朝的威勢來。自然要派人來探探口風。

趙承禮雖然負有特殊使命,但是夾雜在這個各路使節之中,並不是太起眼的,他倒是想單獨見張軒一面,但是大夏禮部的官員一直搪塞。一時間讓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只是他不知道,這並不是禮部的人再拖延,而是內閣內部又爭執,也就是大夏外交政策還沒有訂下來。

就這些使臣來說,到底以臣屬來接待,還是以外國來接待。這一點在內閣內部有很大的分歧。

南京紫禁城大殿之上,內閣,樞密府大員都落座了。

“薄來厚往,是先朝之弊政。”姚啟聖正在說道:“而今朝廷錢糧緊張,正在做明天的預算,我粗粗一算,明年的窟窿還是不少,如果今日非常項有,錢逆案賊髒,國債,以及賣鹽場的收入。這三項,就抵得上今年的正稅了。即便如此,朝廷開支還是不足,如果僅僅是幾個戲子一般的使節,就花一大筆錢,這筆錢禮部去想辦法,反正我戶部是不批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