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再戰金華
金華城下戰事斷斷續續的,但並沒有終止的意思。
當時鄭成功挾江海而來,氣勢洶洶,大有虎吞兩江之意。李成棟也不得不暫時放緩金華城圍城之態。留杜文和於金華城下駐守,不言圍城。卻有兩個任務,其一是牽制金華城中士卒,不能讓他響應鄭成功北上之態。其二就是封鎖衢州一路,監視江西夏軍,不要讓江西夏軍加入浙江亂局之中。
如此一來,金華城下的戰事,陷入了平靜期。雙方彼此相望,除卻斥候截殺之外,幾乎不交一兵。
清軍攻勢疲軟的時候,金華城內部,又鬧出事情來了。蓋因金華城中物資都是取自處州,溫州,台州,而這些府縣,而今為鄭氏所管轄,處於陳鼎治下,故而在這個時候,陳鼎提出大軍出金華,響應鄭成功大軍。
張先壁與許嘉應一萬個不同意。
首先,金華城與金華百姓,乃至各軍都疲憊不堪。圍城數月以來,儲備將盡,城牆殘破,士卒疲敝,軍械損害,等等問題,已經不堪再戰了。
陳鼎未必想要金華城中士卒出戰,但是想要挾他們轉投鄭氏的想法,卻很明顯了。
許嘉應是決計不會同意的,東陽許家的主心骨是許都,而不是許嘉應。許嘉應雖然守城堅決,可以稱之為意志堅定,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這種都是一根筋。
這些關係到許家切身利益的時候,許嘉應第一個想到的是許都。如果金華城投鄭氏,那麼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許都了。
故而他堅決不肯,誓死不從。
許家,乃至金華城之中太多的家庭與金華軍士卒,都是關係相當親近。故而許都也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人心思。
而張先壁卻比較圓滑了。
與許嘉應不同,張先壁是接受過現實毒打的人。先跟著傅宗龍,又跟隨宋一鶴,又跟隨隆武,再投張軒。跳槽跳得多,對再跳一次槽也就不當回事了。
不過,正因為跳槽跳多了,也跳出經驗了。
那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管你許諾多好,沒有見真東西,統統不作數。
張先壁成為許嘉應與陳鼎之間的潤滑劑。
只是鄭成功南京之敗傳來,張先壁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慶幸沒有在形式不明的情況之下,跳上鄭家的沉船。
局勢一變,陳鼎與許嘉應之間的關係,也倒轉過來了。
之前陳鼎一直用種種物資作為脅迫的工具,限制各路物資
運送到金華城之中。但是這訊息一傳來,陳鼎立即親自帶隊將各路物資運輸給金華城之中,又勞軍,有犒賞百姓。
總之一下子從黑臉變城紅臉了。
似乎之前所作所為,根本不是姓陳的做的。
只是他的反應有一點太遲了。
李成棟似乎也總結了之前,攻金華不下原因,就是因為金華城有處州的後援。故而這一次李成棟繞了一個大圈子,從杭州入紹興,派遣偏師進攻溫州,台州,處州各府縣。
偏師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鄭氏在這幾個府縣的兵力更弱。
鄭氏幾乎所有陸地上的戰兵,全部都失陷在南京城下了。而這三州計程車卒百姓,都忙於轉運,轉運物資入金華,幾乎都是空城,即便是偏師,所過之處,也是無人能當。
而李成棟從東而來,截斷金華城之中,各路援兵。一時間將金華城圍的死死的。
在東陽江兩側,設江北,江南兩座大營。並以鐵索攔江,數十門紅夷大炮架在兩岸,但凡有船,皆以大炮轟之。
李成棟恨極了金華城上下,故而似乎連為三缺一之法,也不用了。想要四面猛攻,一舉拿下金華城。然後堵死衢州府,封鎖江西夏軍東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