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啟聖一時間有一種被噎住的感覺。
這國債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的,讓人有真金白銀來換成這白條,誰願意啊,雖然說是有利息。但是能拿出真金白銀的主,大多都不差你幾個利息錢。而且大多數有錢的人,都是勢力的人家。
沒有這點實力,恐怕也保不住錢財。
姚啟聖怎麼想,都覺得這事情難辦。但是張軒這樣說了,他又不好拒絕。
而且在他看來這一件事情,未必沒有辦法。
有一批人從前明遺留下來,有很多錢財,但是在新朝沒有地位。隨時都可能被生吞活剝了。張軒掀起的錢謙益案,就已經將這些人嚇得不得了。
各種應對的辦法都有。
自己覺得是書香門第的,努力讓子弟考上功名,好在新朝出頭,而一身銅臭,卻也想見女兒嫁給新朝勳貴的。
這些人安全感不足,想來以保平安的說法,攤牌出一些國債,想來是可以的。
第一次國債,張軒準備的總額也不多,也就三百萬兩。他想想辦法,在南京推銷一點,在西京推
銷一點,然後在廣州推銷一點,想來三百萬兩,還是能湊個七七八八的。
但是他擔心,張軒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一遇見財政困難就想這個辦法。
到時候攤派出去的不是幾百萬兩了,到了那個時候,局勢就不可收拾了。
這才一力阻攔。
張軒見姚啟聖面有難色,說道:“朕宮裡還有一些銀錢,就認購一萬兩國債。也會讓衛王等人認購一些,只是愛卿一定要定過出息。已經歸還方案,不可讓他們吃虧,否則了,朕可以不在意,但是衛王等人卻不可能不在意的。”
張軒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他將精力轉向戶部過多,已經影響了其他事情了。他畢竟是皇帝,總不能真得越俎代庖,當戶部尚書吧。
事情總要姚啟聖來辦的,總要解了姚啟聖的後顧之憂,一手軟一手硬,那一手都不能少。
姚啟聖聽了,心中猛地一動,心中暗道:“如果是攤派的話,陛下無論如何也不會坑他的老部下的錢。難道陛下真想還錢?”
張軒的統治基礎,就是他麾下的幾十萬大軍,而這幾十萬大軍的代表,就是各級勳貴。張軒又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做出折損自己根基的事情來了。
一想到真正的借錢還錢,姚啟聖心中更煩惱了。如果僅僅是攤派,不過是一錘子的買賣。還好辦一些,設計借錢還錢,其中各種規章制度,都要好好研究,最少在利息上,不能太少,太少了沒有人借,而且與攤派無疑。但是一想到市面上的利息,再乘以三百萬這個數目。
姚啟聖立即知道,借這一筆錢,在未來最少要賠進去數萬兩,甚至十幾萬兩的利息。
這個不是一個小數目。
姚啟聖頓時有一種心疼之感,但是抬起頭看張軒的樣子,也知道勸說也沒有用的,說道:“臣遵命。”
張軒也心中長出一口氣。
不管張軒做出什麼樣的決策,事情還是要下面的人一點一點的做的。姚啟聖點頭再好不過了。
張軒說道:“戶部中設國債司,主管國債事務,掛侍郎銜吧。姚先生挑好人報給朕。”
“是。”姚啟聖說道:“臣定然將這一件事情辦妥當。”
姚啟聖的辦事能力,張軒還是信得過的。就點點頭,讓姚啟聖回去了辦事了。
不過三天之內,戶部的訊息就傳了出去,引得南京城中滿城風雨。而這滿城風雨的中心,就是“國債”兩字。
這訊息也很快傳到了鄭成功的耳朵之中。